[发明专利]一种基于DNS异常挖掘的Fast Flux僵尸网络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3536.0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3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胥小波;陈云风;丁才伟;李艳梅;李翠娇;吴明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项霞 |
地址: | 610207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dns 异常 挖掘 fast flux 僵尸 网络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DNS异常挖掘的Fast Flux僵尸网络检测方法,本方法首先挖掘网络攻击特征,过滤正常网络流量,然后把流量特征与协议特征相结合,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检测模型。本发明从DNS协议和流量两个方向着手对网络流量包进行分析,相比于传统的单纯用稳定性的方法检测率更高,误报率较低。本发明前期通过域名白名单、IP地址数、DNS查询相应数据的TTL平均值、DNS查询响应IP相似度等条件进行网络流量过滤模块,避免了对正常网络流量参与后期检测,大大减少了后期的计算成本,提高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DNS异常挖掘的Fast Flux僵尸网络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基于规则的僵尸网络检测技术,无法应对Fast Flux僵尸网络域名和IP地址的快速变化,且已有技术无法区分CDN正常访问。该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DNS异常挖掘的Fast Flux僵尸网络检测技术,基于DGA检测、CDN域名分析、DNS流量与协议异常挖掘技术,实现从DNS访问流量中自动挖掘和发现Fast Flux僵尸网络。
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规模不断扩大,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网络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层出不穷,安全态势严峻,需要从海量网络数据中挖掘分析异常行为。由于网络异常行为行踪隐蔽,常隐藏于正常的网络流量中,难于检测和分析,而且其形式变化多样,种类逐渐增多,内部结构复杂,需要基于大数据和关联挖掘分析进行建模和分析。
僵尸网络是网络攻击感染的系统集合,攻击者可以控制僵尸网络,进行入侵、攻击和数据窃取等异常行为。攻击者通过命令与控制通道对僵尸网络进行控制,由于基于固定IP地址或单一DNS域名的僵尸网络容易被发现和禁用,Fast Flux技术被僵尸网络利用,基于快速转换的C&C域名列表,利用僵尸网络节点作DNS解析。由于Fast Flux与用户访问CDN网络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检测难度较大。基于规则、传统的访问特征的机器学习算法存在明显的不足:通常需要黑名单才能完成检测;单纯利用单个僵尸主机行为相似性的方法容易出现误判;无法区分Fast Flux与CDN正常访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DNS异常挖掘的Fast Flux僵尸网络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预先建立域名白名单,所述白名单内保存有正常网址的二级域名。
步骤二:根据域名白名单、DNS查询响应数据的TTL值、域名对应的IP地址相似程度、域名对应的IP数量,域名是否采用CDN加速,进行数据过滤,提取出可疑的网络流量。
步骤三:对可疑的网络流量进行DGA检测、基于协议特征的检测、基于流量特征的检测。
步骤四:根据步骤三的三个检测结果进行告警融合,最终判定可疑的网络流量是否为恶意攻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具体为:
步骤2.1:预先定义DNS查询响应数据的TTL值阈值、域名对应的IP地址相似程度的阈值、域名对应的IP数量的阈值。
步骤2.2:判断请求网址是否为可疑的网络流量,当所请求域名的二级域名不存在于白名单中以及DNS查询响应数据的TTL值小于TTL阈值以及域名对应的IP数大于IP数阈值以及IP地址相似程度大于相似程度阈值时,判断为可疑的网络流量。
进一步的,步骤2.3中,IP地址相似程度的技术公式为其中,sim(I)表示IP地址相似程度,P表示IP地址用点划分的8位,R表示一条DNS请求对应的IP数目。
进一步的,步骤三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35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