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存储型XSS攻击向量的自动生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3221.6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6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炜;何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9 | 代理人: | 高玉滨 |
地址: | 545005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存储 xss 攻击 向量 自动 生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存储型XSS攻击向量的自动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Web应用程序得到了广泛应用,Web应用程序漏洞也随之成为互联网上最严重的安全隐患之一。其中,跨站脚本漏洞(Cross-Site Scripting, XSS)是Web应用程序中最普遍的一类漏洞。如果Web应用程序未能有效验证用户输入就将其在网页中显示出来,就会引入XSS漏洞。XSS使得攻击者能够在Web页面中插入HTML或JavaScript脚本代码,这些代码会在用户访问页面时执行。
存储型XSS攻击中,恶意脚本代码会直接保存在Web应用程序中,攻击者只需要等待受害者浏览特定页面。通常,这个页面是用户会主动访问的常规页面。因此,相比反射型和基于DOM的XSS,存储型XSS会造成更大的安全威胁。目前,我国研究的存储型XSS攻击向量生成需人工操作、速度慢且有效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存储型XSS攻击向量的自动生成方法,以实现存储型XSS攻击向量生成无需人工操作、速度快且有效性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存储型XSS攻击向量的自动生成方法,所述方法主要包括:步骤1:分析JavaScript代码的注入方式,生成基本攻击向量;步骤2:针对Web应用程序对用户输入的防范措施,对基本攻击向量进行变异,得到实际使用的攻击向量。
进一步地,所述JavaScript代码的注入方式包括使用<script>标签直接注入、使用JavaScript的URL伪协议注入、使用HTML事件注入和使用层叠样式表注入。
进一步地,所述使用HTML事件注入方式包括分别列出常用的HTML元素标签和事件,然后根据HTML语法规则组成攻击语句。
进一步地,防范措施包括过滤和净化。
进一步地,所述变异方法包括通过改变字符大小写、在结束括号前添加一个空白符、使用嵌套以及插入控制字符的ASCII码来避开过滤。
本发明的一种存储型XSS攻击向量的自动生成方法主要包括:步骤1:分析JavaScript代码的注入方式,生成基本攻击向量;步骤2:针对Web应用程序对用户输入的防范措施,对基本攻击向量进行变异,得到实际使用的攻击向量,以实现存储型XSS攻击向量生成无需人工操作、速度快且有效性好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存储型XSS攻击向量的自动生成方法,主要包括:步骤1:分析JavaScript代码的注入方式,生成基本攻击向量;步骤2:针对Web应用程序对用户输入的防范措施,对基本攻击向量进行变异,得到实际使用的攻击向量。
JavaScript代码的注入方式包括使用<script>标签直接注入、使用JavaScript的URL伪协议注入、使用HTML事件注入和使用层叠样式表注入。
我们采取使用JavaScript的URL伪协议注入的方式,列出常用的HTML元素标签和属性,然后根据HTML语法规则组成攻击语句。支持URL伪协议的HTML属性有:src,herf,dynsrc,longdesc和lowsrc。表1列出了常用的HTML标签。
表1. HTML元素标签
防范措施包括过滤和净化。变异方法包括通过改变字符大小写、在结束括号前添加一个空白符、使用嵌套以及插入控制字符的ASCII码来避开过滤。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存储型XSS攻击向量的自动生成方法,主要包括:步骤1:分析JavaScript代码的注入方式,生成基本攻击向量;步骤2:针对Web应用程序对用户输入的防范措施,对基本攻击向量进行变异,得到实际使用的攻击向量。
JavaScript代码的注入方式包括使用<script>标签直接注入、使用JavaScript的URL伪协议注入、使用HTML事件注入和使用层叠样式表注入。
我们采取使用HTML事件注入方式,此方式包括分别列出常用的HTML元素标签和事件,然后根据HTML语法规则组成攻击语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32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