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模组化筒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2124.5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8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董永哲;侯守强;温晓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2 | 分类号: | F21S8/02;F21V23/00;F21V21/00;F21V19/00;F21V15/01;F21V3/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99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模 筒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筒灯,且特别关于一种内含发光二极管的筒灯。
背景技术
现代的照明设备已经演进到发光二极管(LED)。许多的照明设备是以LED来组成。有一种便于安装于住家天花板的灯叫做筒灯。筒灯具有筒状的外观,可以内嵌入天花板之内,而且灯的正面可以和天花板同平面,看起来可以非常平整。将发光二极管芯片置入筒灯之内,可以达到高发光效率以及美观的功用。然而,传统的筒灯光源组件和驱动是分开设计,装配要分开按步骤装配,分开用螺丝固定,结构设计复杂,还要考虑驱动和光源组件用端子进行导电,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且驱动是插件,生产费用高,效率低,材料成本也高。传统产品只有把所有配件安装完成才能是一个完整的灯,单个部件不能进行工作,限制了产品的应用。因此,LED照明的工业界非常需要一种新的产品设计,可以简化装配,提高测试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搭配性和适应性。
发明内容
本案发明人在观察到上述的技术问题后,提出了下列实施例,以分别解决一部分或全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模组化筒灯,各模组可以独立生产,独立测试,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模组化筒灯,其中光电模组和面环模组可以分开自由搭配,产品适应性高,提高竞争力。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模组化筒灯,其装配简单,所需螺丝极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筒灯。此筒灯包含光电模组以及面环模组。光电模组包含光源驱动板,背壳,以及前盖。其中光源驱动板置于背壳以及所述前盖之间。光源驱动板包含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驱动电路。面环模组具有中央开孔,供容纳光电模组。其中面环模组与光电模组之间没有一体成型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筒灯。此筒灯包含光电模组以及面环模组。光电模组包含光源驱动板,背壳,以及前盖。其中光源驱动板置于背壳以及前盖之间。光源驱动板包含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驱动电路。面环模组具有中央开孔,供容纳所述光电模组。其中面环模组的中央开孔处具有环状内突缘,当光电模组置入面环模组的中央开孔时,环状内突缘顶住并覆盖前盖的外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筒灯。此筒灯包含光电模组,面环模组,以及喇叭状套筒。光电模组包含光源驱动板,背壳,以及前盖。其中光源驱动板置于背壳以及前盖之间。光源驱动板包含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驱动电路。面环模组具有中央开孔,供容纳光电模组。喇叭状套筒具有第一开孔以及第二开孔。第一开孔接触光源驱动板,并让发光二极管芯片显露出来。第二开孔置于前盖的内缘。
附图说明
图1为筒灯内的光源驱动板的一个实施例。
图2为双模组化筒灯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双模组化筒灯的一实施例的爆炸立体图。
图4为双模组化筒灯的一实施例的爆炸侧面图。
实施方式
图1为筒灯内的光源驱动板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1,光源驱动板302包含发光二极管芯片304以及驱动电路305。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驱动板302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304排列成环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芯片304可以排列成其他形状,例如矩阵的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芯片304集中排列在光源驱动板302靠近中央的位置,而光源驱动板302的周边是驱动电路305排列的地方。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芯片304以及驱动电路305都是以贴片的方式连接至光源驱动板302,因此可以让整个筒灯的高度可以大幅下降。
图2为双模组化筒灯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双模组化筒灯的一实施例的爆炸立体图。图4为双模组化筒灯的一实施例的爆炸侧面图。参照图2,图3,以及图4,双组化筒灯100包含面环模组101以及光电模组102。面环模组101包含外环103以及筒状壁104。面环模组101具有开孔105,供容纳光电模组102。在一些实施例中,面环模组101包含扣件106,连接于筒状壁104。扣件106具有锐角凹折部分107。锐角凹折部分107可供扣住天花板或墙壁的开孔内部,使得面环模组101可以稳固地固定在天花板或墙壁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环103与筒状壁104的交界部分呈现直角。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环103与筒状壁104的交界部分呈现曲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21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