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水泵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1115.4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9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泽文;程文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田景宜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水泵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空调水泵控制方法,运用于一主动式空调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空调水泵控制方法包括:
a、于该主动式空调水循环系统感测一环境参数及该主动式空调水循环系统的一负载值;
b、于该环境参数小于一第一预设参数且该负载值小于一负载阈值时,依据一第一控制逻辑调整该主动式空调水循环系统的一水泵的流量,其中该第一控制逻辑是平均温度控制逻辑;及
c、于该环境参数不小于该第一预设参数或该负载值不小于该负载阈值时,依据一第二控制逻辑调整该水泵的流量;
其中该步骤c包括:
c1、于该环境参数不小于该第一预设参数且小于一第二预设参数时,或于该环境参数小于该第一预设参数且该负载值不小于该负载阈值时,依据该第二控制逻辑调整该水泵的流量,该第二控制逻辑是末端状态控制逻辑;及
c2、于该环境参数不小于该第二预设参数时,依据一第三控制逻辑调整该水泵的流量,该第三控制逻辑是压差控制逻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b包括:
b1、取得该主动式空调水循环系统的多个末端设备的一平均回风温度;及
b2、于该环境参数小于第一预设参数且该负载值小于该负载阈值时,持续依据该平均回风温度调整该水泵的流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c1包括:
c11、取得该主动式空调水循环系统的多个末端设备的其中之一所在位置的一末端环境温度;
c12、于该环境参数不小于该第一预设参数,同时该环境参数小于该第二预设参数且判断该末端设备所在位置的该末端环境温度未落于一预设温度范围内时,或于该环境参数小于该第一预设参数,同时该负载值不小于该负载阈值且判断该末端设备所在位置的该末端环境温度未落于该预设温度范围内时,持续依据该末端环境温度调整该水泵的流量;及
c13、于判断该末端设备所在位置的该末端环境温度落于该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取得另一该末端设备所在位置的该末端环境温度,并再次执行该步骤c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c2包括:
c21、感测该主动式空调水循环系统的一水压差值;及
c22、于该环境参数不小于第二预设参数时,持续依据该水压差值度调整该水泵的流量以维持调整后的该水压差值于一压差预设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b是依据该第一控制逻辑及该主动式空调水循环系统的一制冷能力值调整该水泵的流量,该步骤c是依据该第二控制逻辑及该制冷能力值调整该水泵的流量;其中,该步骤b及该步骤c之前还包括:
d1、持续一前置时间固定该水泵的流量为一流量值,并取得该主动式空调水循环系统于该前置时间内的一冰水温差;及
d2、依据该流量值及该冰水温差计算该制冷能力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d2是取得一额定制冷能力值,依据该流量值及该冰水温差计算一实际制冷能力值,再将该实际制冷能力值及该额定制冷能力值的比例作为该制冷能力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是依据该主动式空调水循环系统的多个末端设备的一已开启数量执行一总供应量计算来获得该负载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是计算该主动式空调水循环系统所在的一外部环境的焓值来作为该环境参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空调水泵控制方法还包括:
e1、依据该主动式空调水循环系统的各末端设备的一感测参数及一设定参数决定各末端设备的一可靠度等级;
e2、统计该可靠度等级符合一第一等级的该末端设备的一第一数量;
e3、计算该第一数量与该些末端设备的一总数量的一第一数量比例;及
e4、依据该第一数量比例调整该水泵的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111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