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镍补偿导线合金丝的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0962.9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3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华庆生;秦凌;张忠年;卢长征;季万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鑫国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9/06 | 分类号: | C22C9/06;C22C1/10;C22F1/08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徐俊杰 |
地址: | 239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偿 导线 合金丝 制造 工艺 | ||
一种铜镍补偿导线合金丝的制造工艺,涉及合金丝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主材选择、精炼铸锭、锻打热轧、冷拔拉丝、热处理、成品检验、入库即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确定了采用合理的加工设备,辅以相应工艺参数选择,进行铜镍合金丝进行加工制备,制备的铜镍合金丝可测量温度区间为0‑100℃,可以有效的替代市场的上镍铬或者镍硅合金丝,造价成本低,测量精准,稳定性能强,有效的解决的目前技术中合金丝造价昂贵的问题,便于推广及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丝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镍补偿导线合金丝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仪表中常用的测温元件,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各种热电偶的外形常因需要而极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通常由电偶丝和接线盒等主要部分组成,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及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热电偶其主要用于液体、蒸汽、气体介质以及固体表面温度等温度的测量,热电偶在实际的应用中,合金丝一般都是采用镍铬或者镍硅进行合理处理,但是镍铬或者镍硅在进行加工制备时,由于其实际的材料成本较高,直接导致合金丝实际的造价成本高,并且镍铬或者镍硅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适应超高温度的使用,在一般的低温下,使用镍铬或者镍硅合金丝,无疑是大材小用,目前市面上还并未涉及到采用其他材料进行替代昂贵的镍铬或者镍硅进行合金丝制备,因此这一技术要点,是现阶段需要突破的技术难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简单易行,加工方法精密的铜镍补偿导线合金丝的制造工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铜镍补偿导线合金丝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选取:取铜板79.45%、镍板20%、金属硅0.5%、金属铼0.05%,然后将镍板、铜板清洗表面后晾干,剪切成块状,放入200℃烘箱内烘干备用;金属硅破碎成±3cm的颗粒,然后放入200℃烘干备用;铼金属破碎成±1cm的颗粒,放入密封罐中,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2)按照步骤1中的配比量,采用精度为0.005kg的电子秤称量上述铜板和镍板,称好后放入200℃烘箱内备用;采用精度为0.01g的电子天平称量金属硅、金属铼,称好后放入200℃的烘箱内备用;
3)将铜板和镍板置于25kg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炉的镁砂坩埚中,并且在装炉时保证炉料下紧上松,金属硅和金属铼置于坩埚上方的料斗中,关闭炉盖抽真空,开始熔炼至主料完全熔化后转入精炼,精炼结束后加入辅料摇匀,镇静片刻开始浇注,浇注结束待钢水冷却凝固成形后,打开炉盖取出铸锭;
4)将上述步骤3中的铸锭置于煅烧炉内加热至600-650℃,并保温30min,然后取出铸锭,使用750kg空气锤快速锻打至截面为4cm×4cm正方形的方条待用;
5)将上述方条置于煅烧炉内加热至550-600℃,并保温20min后,然后轧制成直径6-7mm的盘条;
6)将上述盘条进行拉拔处理,拉拔前先进行打磨,去除毛刺和飞边,按照变径率0.85反复拉拔15至20次,直至成品规格,停止拉拔;
7)将上述成品丝材进行清洗,然后晾干后放入井式退火炉,密封好炉盖后从炉胆底部充入氨分解纯化气体,待炉胆内空气完全排出后,在炉盖处的排气口点火,烧掉多余氢气,点火后打开电源升温至500-600℃,并保温2h,保温结束后关闭电源,让丝材随炉冷却;
8)上述步骤7热处理后,肉眼观察丝材表面有无油污、裂纹、毛刺,用千分尺测量丝材直径、圆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丝材两端各截取长度不少于1米样品检测热电动势及均匀性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9)上述丝材检验合格后,每盘丝材分三处捆扎牢固,挂好合格证并用防潮材料包裹后办理成品入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鑫国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鑫国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09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