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三明治”式松散絮体保护层的低压膜水处理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9970.1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1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曲久辉;马百文;王兴;李文江;刘会娟;刘锐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65/08 | 分类号: | B01D65/08;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郭晓迪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三明治 松散 保护层 低压 水处理技术 | ||
一种基于“三明治”式松散絮体保护层的低压膜水处理工艺,该工艺采用一体式膜混凝反应器,所述反应器主要包括:膜池,以及设置于同一膜池内的低压膜组件和曝气装置,膜池通过管路串联抽吸泵与混凝剂投加池相连;膜池底部还设置有排泥阀;混凝剂通过混凝剂投加池注入膜池内,通过间歇式分批投加的方式使混凝剂水解絮体在膜表面形成“三明治”式松散保护层,原水进入膜池内经过絮体层吸附和膜处理后出水。该处理技术能够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同时,有效减缓膜污染,尤其是小分子有机物引起的膜污染。该技术采用吸附工艺与膜工艺一体化处理装置,有效地降低了占地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和膜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明治”式松散絮体保护层的低压膜水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截至目前,膜的应用几乎呈指数增长。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污染物会逐渐在膜孔或膜表面累积,导致膜的污染不可避免,尤其小分子有机污染物。膜污染后不仅水力阻力增大,且跨膜压差增长迅速,进而较大程度地增加了膜过滤过程中的能耗。
以往的研究表明,膜孔吸附、膜孔堵塞和膜表面滤饼层是引起低压膜污染的重要原因,而膜孔吸附和膜孔堵塞往往成为过滤初期膜污染的主要因素。过滤初期膜通量下降越严重,表明膜孔堵塞的概率越大。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滤饼层逐渐成为主要污染因素,膜通量下降速率相对降低。
为了有效减缓膜污染,膜前预处理非常重要。专利申请CN101279805A公开了《膜法饮用水处理工艺方法与设备》,一种膜法饮用水处理设备,包括:预处理单元、混凝池、膜分离池。混凝/吸附是水处理过程中传统的污染物去除技术,并在实际水厂运行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经过沉淀单元后,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并不能有效去除,大多数进入膜池并吸附于膜孔,或形成致密的滤饼层进而引起严重的膜污染。相对而言,基于传统混凝或吸附技术的膜法水处理技术占地面积较大。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了无沉淀单元的短流程膜处理工艺。然而,已有的工程实践表明该工艺膜池内排泥量较大,运行过程中需进行频繁地排泥,且膜池内易滋生微生物。因此,将吸附剂与低压膜直接结合的一体式膜组合工艺逐渐受到重视。
专利申请CN103566762A公开了《一种浸没式超滤系统》,混凝剂投加在浸没式超滤膜进水泵的吸水口处,投加混凝剂的原水进入浸没式超滤膜池内进行过滤。采用在线混凝与浸没式超滤膜的组合工艺,同时超滤膜反冲洗水再回入原水管路中,进行回用。而且浸没式超滤系统底部设有排泥槽,可定期排出污泥,保证了浸没式超滤膜的稳定运行。专利申请CN105948236A公开了《一体式膜混凝反应器(MCR)和水处理工艺》,其中一体式膜混凝反应器(MCR),包括:膜池,以及设置于同一膜池内的膜组件和曝气装置;膜池通过管路串联抽吸泵与混凝剂投加池相连接;膜池底部还设置有排泥阀;反应器还设置有膜池出水口。实现了混凝工艺与膜工艺一体化,在保证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占地面积。
对一体式膜组合工艺而言,一方面,目前报道所用吸附剂价格较高,如活性氧化铝、活性氧化铁、碳纳米管、纳米零价铁等。另一方面,部分吸附剂长期运行时易刮伤超滤膜,如粉末活性炭。此外,尽管大量吸附剂注入膜池,但由于所用吸附剂多为颗粒性,较难在膜表面形成保护层,或仅在超滤膜表面形成单一保护层。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小分子有机污染物仍能穿过吸附剂保护层到达膜表面,同时污染物逐渐在吸附剂保护层表面又形成较致密的污染层,加剧了膜污染。
基于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合适的吸附剂及有效减缓膜污染的方法。大量工程实践表明,铝盐和铁盐是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或吸附剂。由于絮体较强的吸附能力,可高效地去除污染物且絮体本身几乎不导致膜污染。絮体以其松散性易在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因此,通过在膜池底部曝气,将絮体注入膜池并充分悬浮于膜池内,以逐渐在膜表面形成松散的絮体保护层。通过松散絮体保护层的吸附/截留性能,有效去除污染物。为了有效克服单一保护层的弊端,将絮体分批次注入,以在超滤膜表面形成“三明治”松散絮体保护层,充分发挥吸附剂作用的同时高效去除小分子有机污染物,以此有效地减缓膜污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99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滤、超滤膜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砜纤维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