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磁同步曳引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9011.X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9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卫;马进;徐柳青;徐匡;孙亭;魏志攻;宋裕青;葛金龙;袁良;杨明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爱登堡电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4 | 分类号: | B66B11/04;F16N1/00;H02K1/28;H02K1/27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1290 | 代理人: | 刘莹 |
地址: | 20111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同步 曳引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驱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
背景技术
电梯行业中高速大载重曳引机一般使用双支撑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强的特点,但承载能力提升有限,对轴和轴承要求较高,容易造成轴变形,造成气隙不均匀,引起噪声大等问题。目前市场上的电梯曳引机,在大载重高速应用上,传统承载一般为悬臂或双支撑结构,两轴承支持跨曳引轮和转子部分,但双支撑两个支撑的间距一般在轴的两端,间距大,对轴的强度和轴承的强度要求较高,导致轴的变形和轴承选型大,不够节约。在润滑时,注油点通常在前后端盖上,前后端盖被制动轮、曳引轮或其它部件遮挡,加油不方便,操作困难,加注效率低,润滑次数少会造成轴承寿命短的问题。这是本申请需要着重改善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高速、大载重、高效节能的永磁同步曳引机。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曳引机轴上安装曳引轮组件和转子铁芯,近曳引轮组件两侧的轴上安装前轴承和后轴承,前轴承和后轴承的外圈分别固定在前支撑和后支撑内,前支撑、后支撑和机座组合成支撑座组件,曳引轮组件安装在制动轮上形成一体,卡钳型制动器安装在机座上,分多组沿制动轮的盘面圆周分布。
曳引机机壳上设有注油回路和泄油回路,注油回路分别从前轴承和后轴承的轴承室上部,用管路引出到曳引机表面;泄油回路分别从前轴承和后轴承的轴承室下部,用管路导出到曳引机表面,用集油器承接溢出的油脂。本发明曳引机注油方式方便,在电机运行情况下也能注油。
所述卡钳型制动器分三组分布,安装在机座的两侧和下部,提供足够的制动力矩,利用机座下部的空间安装制动器,增加了结构的强度。本发明使用卡钳型制动器轴向刹车。
所述前轴承和后轴承的两侧分别固定前端外压盖和内压盖,前端外压盖和内压盖上装有密封圈。
所述转子铁芯的位置与后机座中的定子位置相对应。
所述转子铁芯为铸体结构,其表面设有安装磁钢的燕尾槽。本发明的转子铁芯使用铸件替代硅钢冲片,使曳引机在转矩情况下有足够强度的结构。本发明使用燕尾槽固定磁钢,使曳引机在调整旋转状态下,磁钢不会脱落。
所述转子铁芯的端部无支撑,呈悬臂状,主轴部分向外延伸一段,并设有外联结键槽,通过增加外联结键与外部测试轴的联接,用于型式试验测试。
所述磁钢的地部平整,两侧倾斜向上,顶部呈圆弧状。
所述曳引机轴的一端安装编码器。
曳引机后端盖对应轴的位置中空,用盖板遮挡。本发明曳引机试验或测试时,只需拆下盖板,曳引机轴就可以连接测试台,不用拆除后端盖,即可测试。
本发明的优越功效在于:
1) 本发明的制动器方面使用轴刹或盘刹,结构更简洁,维护更方便;
2) 本发明提供了足够强度的结构,适应电梯的高速运转;
3) 本发明转子采用燕尾槽固定磁钢,结构简单,固定牢固;
4) 本发明对轴承提供润滑油路,注油点在机壳表面,方便维保人员的操作,提高润滑效率,无需停机即可进行再注油操作;
5) 本发明转子铁芯使用铸铁件替代矽钢片叠压铁芯,机械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曳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磁钢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编码器;2—前轴承;
3—前端外压盖;4—前轴承注油油路;
5—前支撑;6—密封圈A;
7—内压盖;8—曳引轮;
9—制动轮;10—机座;
11—后支撑; 12—后轴承注油油路;
13—后机座; 14—定子;
15—磁钢; 16—转子铁芯;
17—后端盖; 18—盖板;
19—密封圈B;20—后轴承;
21—曳引机轴; 22—卡钳型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爱登堡电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爱登堡电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90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节能轿厢
- 下一篇:一种具备多种响应功能的拖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