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M2.5窗式除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6829.6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5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莹莹;康文俊;刘艳峰;姜超;王登甲;刘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4 | 分类号: | B01D53/74;B01D53/46;B01D53/56;B01D5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6 | 代理人: | 李婷,张明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m2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M2.5窗式除霾装置。
背景技术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而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即可以被人体吸入,沉积在呼吸道、肺泡等部位从而引发疾病。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严重危及人体健康。雾霾的防治成为国家环保治理的重点。
雾霾天气下,若开启门窗,将会成为室外颗粒物进入室内的重要通道。因而,雾霾天紧闭门窗被当成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上策”。然而,室内长期不通风也会导致二氧化碳等废气浓度的升高,据测定,在门窗紧闭、空气污浊的环境里,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细菌数高达数万个,开窗通风后细菌数就只剩下数千个了。因而,雾霾天气,开窗通风和防治大气颗粒物进入室内成为矛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M2.5窗式除霾装置,以解决雾霾天气开窗通风和防止大气中颗粒物进入室内的这一矛盾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PM2.5窗式除霾装置,包括安设置在窗户外侧、窗台上方的喷筒,喷筒上安装有PM2.5激光检测仪和湿度传感器,喷筒通过旋转机构安装在立柱上,喷筒上分布有喷孔;所述的窗台下部的墙体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中设置有雾化装置和补水装置;
所述补水装置包括蓄水箱,蓄水箱的一端通过第一给水管连接水源,在第一给水管上安装有电子水处理器、给水泵以及第一电动阀;蓄水箱的内壁上设置有高度不同的第一水位探头和第二水位探头,蓄水箱的侧壁上方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上接有溢流管;
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雾化池,雾化池的上部安装有下大上小的集气罩,集气罩的上部连接有导连管;所述的集气罩的下部安装有轴流风机,在雾化池中安装有超声波雾化器;
所述的雾化池的侧壁上开设有补水口,所述的蓄水箱通过第二给水管连接补水口,第二给水管上安装有第二电动阀;在雾化池内壁上补水口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三水位探头和第四水位探头;所述的窗台的表面上开设有通槽,所述的导连管穿过通槽与所述的喷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槽中设置有控制板,控制板上集成有控制器;所述的旋转机构、电子水处理器、给水泵、第一电动阀、轴流风机和超声波雾化器均受控制器控制,所述的PM2.5激光检测仪、湿度传感器、第一水位探头、第二水位探头、第三水位探头和第四水位探头均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连接立柱和喷筒的合页,在立柱上开设有穿槽,喷筒侧面固定有一个弧形的齿片,齿片上分布有齿条,且齿片的端部穿过所述的穿槽;所述的齿片由一个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的电机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槽为扇形结构,通槽的上部安装有盖板,盖板的两侧设置有侧板;所述的通槽上开设有弧形的转槽,所述的导连管穿过转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连管的外壁上套装有直径大于所述通槽宽度的挡片,挡片位于通槽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槽中设置有两片弹性的挡灰罩,所述的两片挡灰罩的一端各自连接转槽的端部,两片挡灰罩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在导连管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挡灰罩的端部设置有弧形的卡环,卡环的两端连接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的两片挡灰罩端部的卡环可拼合成圆环形结构;所述的挡灰罩的侧面分布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片挡灰罩中,每一片挡灰罩上均设置有弹线,弹线的一端与转槽的端部连接,弹线的另一端连接在挡灰罩端部的卡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喷筒的下端包裹有橡皮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源头治理,价格便宜,可被更多人群接受。市面的空气净化设备只是净化室内局部微环境,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室内PM2.5浓度超标问题。所要求的净化面积增加,净化器尺寸和价格随之增加,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价格昂贵。该装置,将水雾喷口布置在窗边,在颗粒物进入室内之前进行捕集,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68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