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制药循环自动加热罐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5986.5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3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夏百战;林建汉;石世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4;C12M1/02;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2***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制药 循环 自动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生物制药循环自动加热罐,属于一种循环加热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加热搅拌罐也可叫水相罐,广泛应用于涂料、医药、建材、化工、颜料、树脂、食品、科研等行业。该设备可根据用户产品的工艺要求选用碳钢、不锈钢等材料制作,以及设置加热、冷却装置,以满足不同的工艺和生产需要。加热形式有夹套电加热、盘管加热,该设备结构设计合理、工艺先进、经久耐用,并具受热面积大,热效率高,加热均匀,淮料沸腾时间短,加热温度容易控制等特点,是理想的投资少、投产快、收益高的化工设备。
现有的生物制药发酵罐的蛇管加热系统,通常包括进汽管、蛇管和输出管。高压高温水蒸汽通过进汽管进入发酵罐内的蛇管,进行热交换后成为低温蒸汽或水,通过输出管输出发酵罐外 , 传统的高温加热技术通过一段管道进行温度传导进行发酵罐的加热,能源利用率低,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且高温水蒸汽直接进入蛇管,温度不易控制,其大幅度波动会对发酵罐内的微生物播种和培养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制药循环自动加热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生物制药循环自动加热罐,包括罐体、导热油加热器、热油腔,所述罐体的上方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方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棒,所述罐体的上方还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罐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热油腔包裹在罐体的下方,所述热油腔的右端设置有进油口,所述热油腔的底端设置有出油口,所述热油腔的两侧设置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的下方设置有加热棒进口,所述出油口通过第一液体管连接循环泵,所述循环泵通过第二液体管连接导热油加热器,所述导热油加热器通过第三液体管连接进油口,所述导热油加热器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和安装在控制器底端的温度探头,所述导热油加热器的内部还设置有电加热棒,所述控制器通过电性连接线所述电加热棒,所述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焊接有微处理器、储存器、继电器以及电池,所述温度探头与微处理器数据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池与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池通过继电器与电加热棒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棒的下端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底端连接有搅拌叶。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搅拌棒。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的外表面附有一层固定板。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棒进口设有两个,两个加热棒进口对称的设置在热油腔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泵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液体管,所述循环泵的右端连接有第二液体管。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与微处理器、储存器以及温度探头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为三相异步电动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生物制药循环自动加热罐,通过热油腔的高温热油对罐体内部进行进行循环加热,减少了传统加热产生的抖动对微生物播种和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减少了温度流失,本发明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生物制药循环自动加热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生物制药循环自动加热罐的印制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生物制药循环自动加热罐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中: 1-罐体、2-导热油加热器、3-热油腔、11-电机、12-传动机构、13-搅拌棒、14-进料口、15-固定板、16-搅拌杆、17-出料口、18-搅拌叶、21-第一液体管、22-循环泵、23-第二液体管、24-电加热棒、25-控制器、26-电性连接线、27-第三液体管、28-温度探头、31-加热棒、32-出油口、33-进油口、34-加热棒进口、251-印制电路板、252-微处理器、253-储存器、254-继电器、255-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59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吸头医用吸引器
- 下一篇:一种引流袋用护理引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