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接头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5763.9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1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智史;高桥清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井上廉株式会社;东尾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L21/02 | 分类号: | F16L2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郭帆扬;刘林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接头 构造 | ||
提供了一种耐抽出力大,并且密封性优秀,此外,能够简单且迅速地进行布管连接作业的管接头构造。具备接头本体(10)、以及安装于接头本体(10)的推压保持圈(3),在薄壁金属管(4)突出设置有塑性加工凸条(9),通过接头本体(10)和推压保持圈(3)来利用夹持圈(1、2)夹持并保持凸条(9)的内、外梯度面,而且,推压保持圈(3)相对于接头本体(10)的前端通过轴向方向接近、径向方向的小角度旋转来相互停止,而且,具备扎入部件(32),并通过扎入部件(32)来阻止推压保持圈(3)的旋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接头构造。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管接头,已知如下地构成的管接头:通过将固持件的公螺纹部旋入接头本体的锥形母螺纹部,从固持件的内周面突出的多个小圆盘的外侧顶部咬入管子的外周面,以使管子不被沿轴心方向抽出(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31223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管接头使小圆盘围绕管子的外周面螺旋状地,并且逐渐深地咬入,因而为了将固持件旋入接头本体,需要非常大的紧固力,存在作业效率差的缺点。特别地,在高处的连接作业是困难的。而且,由于是通过咬入管子外周面的数个小圆盘来阻止抽出的构造,故在连接完成之后,若较强的抽出力施加于管子,则存在在管子的外周面沿较长方向留下划痕且脱落,或者,小圆盘破损而管子脱落的风险。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较大的力,能够以较小的力紧固来连接,也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连接作业,并且,即使较强的抽出力施加于管子,也没有脱落的风险,能够可靠且牢固地连接的管接头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管接头构造具备接头本体、以及外嵌状地安装于该接头本体的推压保持圈;在薄壁金属管,塑性加工凸条沿周向方向断续地、或者,遍及整个周围,突出设置;在上述接头本体的前端外周部、以及上述推压保持圈的内周部,具有通过由上述推压保持圈的轴向方向接近引起的嵌合以及径向方向的小角度旋转而相互卡固的卡固手段;通过该卡固手段,推压保持圈的内周部外端区域、以及上述接头本体的内周部前端区域相对于上述金属管的凸条从轴向方向的外侧、内侧变为夹持状态,并且,为了维持基于上述卡固手段的上述夹持状态,具备扎入部件,扎入部件从轴向方向扎入上述推压保持圈以阻止向上述小角度旋转的反方向的旋转。
另外,相对于上述金属管的凸条的外梯度面,上述推压保持圈的内周部外端区域经由具有锥形状内周面的闭圆环状的夹持圈对应。
另外,为相对于上述金属管的凸条的外梯度面,在上述推压保持圈的内周部外端区域形成的锥形状内周面直接对应的构成。
另外,相对于上述金属管的凸条的内梯度面,上述接头本体的内周部前端区域经由具有锥形状内周面的闭圆环状的夹持圈对应。
另外,为相对于上述金属管的凸条的内梯度面,上述接头本体的内周部前端区域直接对应的构成。
另外,相对于上述金属管的凸条的内梯度面的山脚,上述接头本体的内周部前端区域的内周角部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对应。
另外,在接头本体中,在其前端外周部,交替地配置多个弧状外突条部和圆滑弧状底面部,而且,各弧状外突条部用在之间形成卡固槽部的一对外突条单体构成;而且,在推压保持圈中,在其内周部,设有多个弧状内突条部,弧状内突条部通过径向方向的小角度旋转而自如地卡合于上述一对外突条单体之间的上述卡固槽部,而且,在相邻的该内突条部之间,沿轴向方向贯穿设有弧状狭缝部;上述卡固手段具备卡固槽部、以及上述弧状内突条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井上廉株式会社;东尾机械株式会社,未经井上廉株式会社;东尾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57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的可收缩门把手组件
- 下一篇:LED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