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T-Π复合谐振网络ECPT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3425.1 | 申请日: | 2017-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7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苏玉刚;谢诗云;唐春森;戴欣;孙跃;叶兆虹;王智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陈千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复合 谐振 网络 ecpt 系统 及其 参数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T-Π复合谐振网络ECPT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高频逆变电路、T-LCL谐振网络、由补偿电感Ls以及两对耦合极板构成的耦合单元、Π-CLC谐振网络、整流滤波电路以及负载RL,其中,所述直流电源经由所述高频逆变电路转变为交变电压,所述T-LCL谐振网络由谐振电感L1t、谐振电感L2t以及谐振电容Ct构成,所述谐振电感L1t的一端与所述谐振电感L2t的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感L1t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高频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谐振电感L2t的另一端与所述补偿电感Ls的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容Ct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谐振电感L1t和谐振电感L2t之间,所述谐振电容Ct的另一端连接一块发射极板以及所述高频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补偿电感Ls的另一端连接另一块发射极板,所述Π-CLC谐振网络由谐振电感Lp、谐振电容C1p以及谐振电容C2p构成,在所述谐振电容C1p的两端各自连接有一块接收极板,发射极板与接收极板一一对应耦合实现能量无线传输,谐振电容C1p的一端经过谐振电感Lp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谐振电容C1p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在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连接所述谐振电容C2p,在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两个输出端之间连接所述负载R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Π复合谐振网络ECPT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电容C1p的电容值与所述谐振电容C2p的电容值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Π复合谐振网络ECPT系统的参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应用场景的需求确定该系统的工作频率f以及耦合单元的等效电容Cs,进而计算补偿电感Ls;
S2:给定负载阻值RL、输出电压Uout及等效负载变化百分比α,其中,等效负载变化百分比α包括等效负载阻值增加的百分比α+和等效负载阻值减小的百分比α-;
S3:判断是否满足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5,否则,进入步骤S4,其中,thd2为Π-CLC谐振网络的全谐波畸变率设定值,η0为耦合单元传输效率设定值,Rs为耦合单元介质损耗的等效电阻与补偿电感等效串联内阻之和,Re为整流滤波电路与负载RL的等效负载阻值;
S4:减小|α-|,并跳转至步骤S3;
S5:在范围内选择Π-CLC谐振网络的品质因数Qπ;
S6:求得Π-CLC谐振网络的谐振电感Lp、谐振电容C1p以及谐振电容C2p;
S7:判断是否满足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9,否则,进入步骤S8,其中,thd1为T-LCL谐振网络的全谐波畸变率设定值;
S8:减小|α+|,并跳转至步骤S3;
S9:在内选择T-LCL谐振网络的品质因数Qt;
S10:根据T-LCL谐振网络的特性求得谐振电感L1t、谐振电感L2t以及谐振电容Ct;
S11:根据傅里叶变换和系统的特性确定直流输入电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342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状态感知系统
- 下一篇:盘式制动器、制动钳和制动转动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