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工钢片表面绝缘电阻测量装置的无动力钻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2408.6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5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新华;邱全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天恒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5/00 | 分类号: | B23B45/00;B23B47/04;B23Q17/20;G01R27/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胡亮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工 钢片 表面 绝缘 电阻 测量 装置 动力 钻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工钢片表面绝缘电阻测量装置的无动力钻孔器,包括壳体、伸出壳体外的钻头、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将钻头下压的压力转化为带动钻头做旋转运动的动力以使钻头钻穿待测试样中的电工钢片表面氧化层和/或涂层的运动转换机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电工钢片表面绝缘电阻测量装置的无动力钻孔器,通过设置在壳体内的运动转换机构将钻头下压的压力转化为带动钻头做旋转运动的动力以使钻头钻穿待测试样中的电工钢片表面氧化层和/或涂层,无需要动力进行驱动,转速慢、力矩小,钻孔时的深度浅,从而不会损坏电工钢片表面涂层,通过测量本钻孔器钻孔所测得的待测试样中的电工钢片表面绝缘电阻的测试结果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工钢片表面绝缘电阻检测设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电工钢片表面绝缘电阻测量装置的无动力钻孔器。
背景技术
国家标准GB/T 2522-2007《电工钢片(带)表面绝缘电阻、涂层附着性测试方法》中公开了一种表面绝缘涂层电阻测试方法(参考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0404-11:2012《磁性材料第11部分:测定磁性钢板片(带)表面绝缘电阻的测试方法》的方法A),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测量原理是基于富兰克林最先提出的方法,一次只测量一个涂层面。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表面绝缘涂层电阻测量的电路图,该测量装置用于在规定的电压和压强下,将10个固定面积的金属触头压在钢板的一个涂层表面上。通过测量流过10个触头的电流来评定表面绝缘涂层的效能。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稳压电路和电流测试系统电路原理图中,每一个触头3都由直流稳压电源独立供电,其中,5Ω电阻和钻头2之间的电压稳定在500mV左右,电流限制在0~1A的范围内。两个螺旋钻头起到与待测试样1的金属基板接触构成电流回路的作用。在整个测试装置中,通过两个弹簧加载的直径大约为3mm的钻头钻穿待测试样1的绝缘涂层4,使钻头2与待测试样1的金属基板形成电接触。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带动力(例如电动机)的螺旋钻头钻孔时,因动力钻头转速快、力矩大,钻孔的时间很难控制,往往导致钻孔时的深度过深,且由于电工钢片表面绝缘涂层材料易脆裂,极易损坏电工钢片表面涂层,从而导致电工钢片表面绝缘电阻的测试结果不正确。
因此,采用现有的带动力的螺旋钻头对电工钢片表面绝缘涂层钻孔时极易损坏电工钢片表面涂层,从而导致电工钢片表面绝缘电阻的测试结果不正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工钢片表面绝缘电阻测量装置的无动力钻孔器,以解决采用现有的带动力的螺旋钻头对电工钢片表面绝缘涂层钻孔时极易损坏电工钢片表面涂层,从而导致电工钢片表面绝缘电阻的测试结果不正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工钢片表面绝缘电阻测量装置的无动力钻孔器,包括壳体、伸出壳体外的钻头、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将钻头下压的压力转化为带动钻头做旋转运动的动力以使钻头钻穿待测试样中的电工钢片表面氧化层和/或涂层的运动转换机构。
进一步地,运动转换机构为圆柱凸轮机构,圆柱凸轮机构包括圆柱凸轮、凸轮中心轴和螺栓凸轮滚轮,凸轮中心轴置于钻头的上方且可相对壳体旋转,圆柱凸轮套设于凸轮中心轴上,圆柱凸轮的外壁上对应开设有与螺栓凸轮滚轮相匹配的呈螺旋状的凸轮槽;螺栓凸轮滚轮用于在凸轮槽内滑动以带动钻头做旋转运动。
进一步地,螺栓凸轮滚轮包括凸轮及与凸轮固定连接的螺栓,凸轮可沿凸轮槽相对滑动,螺栓固定设置于壳体上。
进一步地,用于电工钢片表面绝缘电阻测量装置的无动力钻孔器,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机构,第一弹性复位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第一弹性复位件套设于凸轮中心轴上,用于对下压的钻头进行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天恒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天恒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2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维振动辅助钻削装置及轨迹产生方法
- 下一篇:托辊轴加工机床及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