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助听器及用于助听器的接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1449.3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1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戈伊科·奥布拉多维奇;亨里克·尼尔森;波尔·罗森吉尔德·克里斯滕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GN瑞声达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顾小曼 |
地址: | 丹麦巴***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助听器 用于 接收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放置于接收器壳体中的接收器的助听器。所述接收器具有第一共振频率,所述接收器被构造为被至少部分地放置于使用者的耳道中,所述助听器进一步包括在至少两个方向上具有纵向延伸部的音管,其中,所述音管的共振频率被构造成与所述接收器的所述第一共振频率相差大约0.5kHz到1.5kHz。通过该助听器,能够给予助听器的使用者同时得到不太显眼的助听器和高听力损失补偿性能的好处。
本申请是于2012年12月13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PCT国际申请号为PCT/DK2011/000029、申请日为2011年04月14日、中国申请号为201180029191.9、发明名称为“具有音管的助听器”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助听器。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这样类型的助听器,其中,在使用期间接收器被放置于使用者的耳朵中。
背景技术
已知,耳后型的(BTE的)传统的助听器(其中,将来自传声器(microphone,麦克风)的音频信号处理成听力损伤补偿信号,并通过放置于后面耳套中的接收器转换成声音信号,然后经由音管(sound tube)传送至耳机)提供比已知的耳内(ITE)助听器、完全在耳道中的(CIC)助听器、或耳内接收器(RIE)类型的助听器更高的最大声压级(SPL)。
这对具有中度至严重听力损失的人来说会产生问题。ITE、CIC和RIE助听器没有传统的BTE助听器显眼。这是由于以下事实:ITE和CIC助听器没有BTE单元,并且RIE具有比传统的BTE助听器小得多的BTE单元,因为在RIE助听器中,将接收器(其是大零件)放置于耳机中,该耳机在使用期间适于被放置于使用者的耳朵中。因此,CIC、ITE和RIE助听器均比传统的BTE助听器更吸引使用者,因为它们不太显眼。这会 造成这样的风险:与传统的BTE助听器相比,得到这些不太显眼的CIC、ITE或RIE助听器的人将会对这些助听器的性能感到失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听器,通过该助听器,能够给予助听器的使用者同时得到不太显眼的助听器和高听力损失补偿性能的好处。
根据本发明,通过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现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具有放置于接收器壳体中的接收器的助听器,其中,所述接收器被构造为被至少部分地放置于使用者的耳道中,并且其中,助听器进一步包括在声学上连接至接收器或接收器壳体的声音端口开口(sound port opening)的音管,并且其中,音管在至少两个方向上具有纵向延伸部(longitudinal extensions,长度的延伸部),并且其中,音管进一步具有至少16毫米的总长度,例如大约18至40毫米。
因此,实现了一种没有传统的BTE助听器显眼的助听器,因为将接收器(其是相对大的助听器零件)构造为在使用期间被至少部分地放置于使用者的耳道内。此外,通过将音管连接至接收器输出端口以在使用期间将所产生的声音传送至使用者的耳道中,由音管产生的声共振效应将增加助听器的最大声输出,其结果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如上所述的音管结构的助听器在使用期间将能够在使用者的耳道内产生比通过传统设计的助听器可实现的更高的声压级。此增加的声输出还具有这样的附加好处:与本领域已知的传统助听器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助听器将具有增加的动态范围。然而,为了实现足够的共振效应,需要足够长度的音管,并且模拟和测量已经表明,需要至少16毫米(例如大约18至40毫米)的音管。由于音管连接至被至少部分地放置于使用者的耳道中的接收器,所以不可能使用具有足以产生所需共振效应的长度的直音管,因为普通人的耳道很短。因此,通过具有在至少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具有纵向延伸部的音管,可 应用更长的音管,同时可应用在使用者的耳朵或耳道中可用的有限空间中,同时产生足够高的共振效应,其进行可能更高的放大或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助听器能够提供更高的输出声压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GN瑞声达公司,未经GN瑞声达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14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炼机、混炼系统及混炼生成物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扬声器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