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MMC的多端口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9460.6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5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君;曾华荣;陈沛龙;肖勇;马晓红;杨涛;曾鹏;杨斌;王建华;季振东;赵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M5/458 | 分类号: | H02M5/458;H02J3/18;H02J3/1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mmc 多端 混合 电力 电子变压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MMC的多端口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包括多绕组变压器、混合型MMC变换器、LC滤波器和直流输出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绕组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次级绕组a和次级绕组b;初级绕组与电网相连,次级绕组a每一相中的绕组直接与负载相连,次级绕组b与混合型MMC变换器相连,并经LC滤波器后接入绕组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MMC的多端口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绕组变压器为三相变压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MMC的多端口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型MMC变换器为三相背靠背结构,混合型MMC变换器包括AC/DC变换器和DC/AC变换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MMC的多端口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C/DC变换器和DC/AC变换器为混合型MMC结构,AC/DC变换器和DC/AC变换器中MMC结构的上下每个桥臂至少包括1个模块a、2个模块b和1个电感串联构成,上下两个桥臂构成1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MMC的多端口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a由两个带有反并联二极管的IGBT组成的半桥结构和直流电容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MMC的多端口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b由四个带有反并联二极管的IGBT组成的全桥结构和直流电容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MMC的多端口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C/DC变换器和DC/AC变换器通过直流侧相连,将直流侧引出可作为直流输入/输出端口;AC/DC变换器通过LC滤波器与绕组b连接,DC/AC变换器则通过LC滤波器与绕组a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MMC的多端口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方法包括MMC的电压平衡和环流抑制控制、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和动态电压恢复控制;
所述的MMC的电压平衡和环流抑制控制包括能量均衡控制和电压均衡控制,通过控制有功功率,维持直流侧电压稳定,保证变换器能够正常工作,能量均衡控制控制输入到变换器有功功率的分配,同时实现对环流的抑制;电压均衡控制通过控制子模块中电容电压跟踪其参考值,调整子模块的有功功率,以实现每一组上、下桥臂中子模块的电容电压均衡控制;
所述无功功率补偿控制通过混合型MMC结构AC/DC变换器实现,包括补偿电流计算及电流闭环控制,基于拓扑的独立性,采用分相补偿控制,先采集相电压、相电流并将其进行合成后进行abc/dq0变换,再根据瞬时功率理论计算有功功率Pref及无功功率Qref,即:
式中,ud、uq,id、iq分别为相电压、相电流在dq坐标系的分量;
随后,根据预先设定的无功补偿系数,计算无功补偿电流,作为输出补偿电流的参考值,通过电流闭环控制得到控制信号,最后经过PWM调制生成功率器件的开关信号;
所述动态电压恢复控制通过混合型MMC结构DC/AC变换器实现,包括电压检测及补偿电压计算和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再通过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得到控制信号,最后通过PWM调制生成功率器件的开关信号,其中
所述电压环控制方程为:
式中,分别为电压环输出控制信号;ω为电网角频率;C1为LC滤波器电容值;uod、uoq为电容电压在dq轴下的分量;Kp1、Ki1分别为PI调节器的比例、积分系数;为变换器输出补偿电压参考值;icd、icq为流过LC滤波器电容电流在dq轴下的分量;
所述电流环控制方程为:
式中,为电流环输出控制信号;ω为电网角频率;L1为变换器输出LC滤波器电感值;icd、icq为流过LC滤波器电容电流在dq轴下的分量;Kp2、Ki2分别为PI调节器的比例、积分系数;分别为电压环输出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946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