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行波信息的广域后备保护关联域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8401.7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9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文;张广骁;杨勇;张军明;马楠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7/22 | 分类号: | H02H7/22;H02H7/26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行波 信息 广域 后备 保护 关联 识别 方法 | ||
1.基于行波信息的广域后备保护关联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输电系统的网络描述矩阵:首先,根据实际电网建立输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及各个IED模块(2)的连接关系;然后,根据各个IED模块(2)的连接关系构建M条母线和N条线路的输电系统的网络描述矩阵A且其中,m为母线编号且m=1,2,……,M,n为线路编号且n=1,2,……,N,amn为第m个母线与第n个线路连接关系且amn=0或1,amn=0表示第m个母线与第n个线路上没有连接,amn=1表示第m个母线与第n个线路直接连接;
步骤二、获取输电系统各个IED模块的行波信息,过程如下:
步骤201、读取线路中电压和电流采样信号;
步骤202、获取线路中采样电压和采样电流的故障分量;
步骤203、通过Karenbauer变换实现输电系统中采样电压故障分量的解耦,得到采样电压模量其中,为步骤202中获取的线路中采样电压故障分量;
步骤204、通过Karenbauer变换实现输电系统中采样电流故障分量的解耦,得到采样电流模量其中,为步骤202中获取的线路中采样电流故障分量;
步骤205、根据公式进行采样电压模量uzh组合及采样电流模量izh组合,k为组合系数且k>0;
步骤206、通过一阶消失矩的二次B样条小波对线路中采样电压模量uzh和采样电流模量izh分别进行快速二进小波变换,分别获取线路中电压初始行波和电流初始行波到达对应IED模块(2)的时间以及对应IED模块(2)中启动元件电压初始行波的极性fu和启动元件电流初始行波的极性fi;
步骤207、根据公式F=fu×fi,计算初始行波到达对应IED模块(2)中启动元件的极性F,其中,规定电流的正方向为电网中电流从母线流向线路的方向;
步骤208、多次重复步骤201至步骤207,获取输电系统各个IED模块的行波时间和极性,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各个IED模块的行波时间进行排序;
步骤三、判断输电系统中直流电源是否消失:采用广域控制主机(3)实时监测输电系统中各个IED模块(2)的直流电源(1),当广域控制主机(3)无法监测到IED模块(2)对应的直流电源(1)时,输电系统中发生直流电源消失,执行步骤四;当广域控制主机(3)监测到IED模块(2)对应的直流电源(1)时,输电系统中未发生直流电源消失,执行步骤五;
步骤四、形成广域后备III段保护关联域:根据步骤三中消失的直流电源(1),确定对应的变电站母线,与该变电站母线直接相连的线路对端上的IED模块(2)形成广域后备III段保护关联域;
步骤五、判断故障变电站母线位置处各个IED模块的行波极性是否一致:根据步骤208中得到的初始行波到达时间最小的变电站母线位置,判断该变电站母线位置处各个IED模块的行波极性,当该变电站母线位置处各个IED模块的初始行波极性不一致时,发生正方向故障,执行步骤六;当该变电站母线位置处各个IED模块的初始行波极性一致时,发生反方向故障,执行步骤七;
步骤六、形成正方向故障下广域后备I段保护关联域和II段保护关联域,过程如下:
步骤601、确定最先检测到行波信息的变电站母线位置初始行波极性为负的IED模块并构建正方向故障启动矩阵S且其中,正方向故障启动矩阵S中故障变电站母线位置初始行波极性为负的IED模块所在位置元素为1,正方向故障启动矩阵S其余位置元素均为0;
步骤602、构建正方向故障广域后备I段关联矩阵RI:首先,提取正方向故障启动矩阵S非零元素所在行列编号;然后,保留网络描述矩阵A位于正方向故障启动矩阵S非零元素所在行列元素,其余位置元素为0;
步骤603、形成正方向故障下广域后备I段保护关联域:根据步骤602中正方向故障广域后备I段关联矩阵RI,得到正方向故障广域后备I段关联矩阵RI中同一行非零元素所在位置处的IED模块共同判断母线故障,形成母线关联域,正方向故障广域后备I段关联矩阵RI中同一列非零元素所在位置处的IED模块共同判断线路故障,形成线路关联域,所述母线关联域和所述线路关联域形成正方向故障下广域后备I段保护关联域;
步骤604、根据公式RII=RI-S,构建正方向故障广域后备II段关联矩阵RII;
步骤605、形成正方向故障下广域后备II段保护关联域:根据步骤604中正方向故障广域后备II段关联矩阵RII,得到与故障变电站母线位置初始行波极性为负的IED模块直接相邻的IED模块(2)共同形成正方向故障下广域后备II段保护关联域;
步骤七、形成反方向故障下广域后备I段保护关联域和II段保护关联域,过程如下:
步骤701、对最先检测到行波信息的变电站母线位置处各个IED模块分别构建反方向故障启动矩阵S',反方向故障启动矩阵S'中故障变电站对应的IED模块所在位置元素为1,反方向故障启动矩阵S'其余位置元素均为0;
步骤702、形成反方向故障下广域后备I段保护关联域:首先,对步骤701中各反方向故障启动矩阵S'分别构建反方向故障广域后备I段关联矩阵R'I,反方向故障启动矩阵S'与反方向故障广域后备I段关联矩阵R'I数量相等;然后,对各反方向故障广域后备I段关联矩阵R'I非零行和非零列元素所在位置处的IED模块构建I段关联域并集,所述I段关联域并集为反方向故障下广域后备I段保护关联域;
步骤703、形成反方向故障下广域后备II段保护关联域:首先,将各反方向故障广域后备I段关联矩阵R'I中对应的变电站母线位置处IED模块元素置为0,得到各反方向故障广域后备II段关联矩阵R'II;然后,根据各反方向故障广域后备II段关联矩阵R'II,获取与各变电站母线位置IED模块直接相邻的IED模块(2)共同形成的II段关联域并集,所述II段关联域并集为反方向故障下广域后备II段保护关联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840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