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修复加固既有土墙的改性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8400.2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0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据;鲍安红;王森佩;唐诗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修复 加固 既有 土墙 改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修复加固既有土墙的改性土,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将该改性土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份组成:水泥5%,料姜石10%,环氧树脂0‑10%,粘性土75‑100%。该改性土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能、抗冲刷性能、耐盐腐蚀性能、粘接性能及耐候性,将其用于川渝地区土墙的修复,不仅克服了目前用于修复土墙裂缝、坑洞材料收缩率大的缺点,还可以保证加固后墙体颜色与原生土墙一致,很好地保持原有建筑的外观完整性与一致性,在自然外力作用下不变色、不脱落,紫外线持续照射状态下颜色不发生明显变化,做到“修旧如旧”,同时,在墙体经水浸泡及冲刷和Na2SO4腐蚀后仍具有足够的强度和优良的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修复加固既有土墙的改性土。
背景技术
川渝地区留存有大量生土建筑文化遗产,如红岩历史革命文化遗址沿线,这些生土建筑文化遗产承载着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但病害普遍发育,部分结构墙体出现较为明显的裂缝,同时伴有侵蚀剥落破坏现象,对结构自身的安全及整体美观造成了很大程度影响。然而,现阶段研究较多的修复材料主要是针对西北地区长期干燥环境下的土遗址,材料主要具有抗风蚀和耐盐性能,但川渝地区雨量较大,雨水偏酸性,常年潮湿,耐久性、耐水性、耐酸要求较高,这些保护材料较不适宜用于该地区。
因此,研制一种适用于类似川渝地区雨量较大,常年潮湿,耐久性、耐水性、耐酸要求较高的修复加固用无机-有机改性土,对保护该地区生土建筑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修复加固既有土墙的改性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可用于修复加固既有土墙的改性土,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份组成:水泥5%,料姜石10%,环氧树脂0-10%,粘性土75-100%。
进一步,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份组成:水泥5%,料姜石10%,环氧树脂3%,粘性土82%。
进一步,所述水泥为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
进一步,所述料姜石粒径≤3mm。
进一步,所述环氧树脂中含有固化剂,环氧树脂与所述固化剂的质量比为4:1,所述环氧树脂为E-51,所述固化剂为T-31。
进一步,所述粘性土含水率为17.5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修复加固既有土墙的改性土,将该改性土用于川渝地区土墙的修复,不仅克服了目前用于修复土墙裂缝、坑洞材料收缩率大的缺点,还可以保证加固后墙体颜色与原生土墙一致,很好地保持原有建筑的外观完整性与一致性,在自然外力作用下不变色、不脱落,紫外线持续照射状态下颜色不发生明显变化,做到“修旧如旧”;通过添加环氧树脂,使改性土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抗冲刷性能及耐盐腐蚀性能,用于墙体修复后,使墙体经水浸泡及冲刷后仍具有足够的强度,经Na2SO4腐蚀后仍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通过添加水泥,与土体矿物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胶凝物质,该物质能够封闭团粒之间的孔隙,从而形成较封闭的改性土体结构,有效阻止水分及无机盐溶液进入改性土体内部;通过添加料姜石起到一定骨架作用,在土体空隙中形成少量类似混凝土的高强度团粒,提高改性土的耐老化性和耐候性;改性土与既有生土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既有生土墙的抗压承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耐水性试验中试件浸水后抗压测试结果图;
图2为耐盐腐蚀试验中试件被腐蚀后抗压测试结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84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