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浮顶油罐紧急排水装置的水封恢复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6593.8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9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顾强;王大鹏;朱亮;周会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48 | 分类号: | B65D88/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浮顶 油罐 紧急 排水 装置 水封 恢复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外浮顶油罐紧急排水装置的水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恢复装置包括:
连接杆(1);
套在所述连接杆(1)的中下部的支撑圆环(2),且所述连接杆(1)沿着所述支撑圆环(2)的内壁进行水平旋转;
与所述支撑圆环(2)垂直连接的多个支撑杆(3);
与所述支撑杆(3)的下端部连接的固定圆环(4);
与所述固定圆环(4)连接的密封橡胶环(5),所述密封橡胶环(5)的外径大于排水管(17)的内径,且大于所述固定圆环(4)的外径;
与所述连接杆(1)的下端部连接的螺杆(6);
与所述螺杆(6)的下端部连接的密封橡胶塞(7),所述密封橡胶塞(7)位于所述支撑圆环(2)与所述固定圆环(4)之间,所述密封橡胶塞(7)的截面为梯形,且所述密封橡胶塞(7)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固定圆环(4)的内径,所述密封橡胶塞(7)的最小直径小于所述固定圆环(4)的内径;
位于所述密封橡胶塞(7)的上、下表面并分别与所述螺杆(6)的下端部螺旋连接的第一紧固圈(8)与第二紧固圈(9);
在所述密封橡胶塞(7)与所述支撑杆(3)之间连接的防旋挡板(10);
与所述连接杆(1)上端部螺纹连接的延长杆(13),所述延长杆(13)的螺纹方向与所述螺杆(6)的螺纹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挡板(10)由第一圆环(1001)、第二圆环(100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圆环(1001)与所述第二圆环(1002)之间的连接架(1003)组成;
所述第一圆环(1001)套在所述支撑杆(3)的外部,所述第二圆环(1002)套在所述螺杆(6)的外部,且所述第二圆环(1002)固定于所述第一紧固圈(8)与所述密封橡胶塞(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的上端部穿过所述支撑圆环(2)并分别与位于所述支撑圆环(2)上、下表面的螺母进行螺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的中下部焊接有第三圆环(101)与第四圆环(102),所述第三圆环(101)位于所述支撑圆环(2)的上表面,所述第四圆环(102)位于所述支撑圆环(2)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三圆环(101)与所述第四圆环(102)的外径大于所述支撑圆环(2)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橡胶环(5)位于所述固定圆环(4)的下表面,且所述密封橡胶环(5)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一固定圈(11),且所述固定圆环(4)、所述密封橡胶环(5)与所述第一固定圈(11)之间采用螺栓(12)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圆环(4)为法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的下端部采用焊接方式与所述固定圆环(4)进行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橡胶塞(7)的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水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延长杆(13)的周向均匀焊接多个把手(1301)。
10.一种外浮顶油罐紧急排水装置的水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封恢复装置实施,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向排水管(17)内注入大于紧急排水装置的设计注水量的水,之后静置预定时间;
b、将水封恢复装置插入所述排水管(17)内直至接近所述排水管(17)内的油面,然后向所述排水管(17)内注水,其中所述水封恢复装置的密封橡胶塞(7)密封固定圆环(4);
c、当所述排水管(17)内的水面高于油面预定距离时,缓慢下放所述水封恢复装置直至到达所述排水管(17)的底部;
d、旋转连接杆(1)使所述密封橡胶塞(7)上移直至所述密封橡胶塞(7)离开所述固定圆环(4);
e、缓慢向上提拉所述水封恢复装置直至离开所述排水管(17),然后停止注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659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复合集装袋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制作污水处理储罐的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