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桃树快速抹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6488.4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88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寨胜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3/00;A01N33/22;A01N43/38;A01N37/10;A01N43/12;A01N43/90;A01N59/02;A01N57/12;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300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现代产业园区莲***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桃树 快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桃树的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桃树快速抹芽方法。
背景技术:
桃:蔷薇科、桃属植物,落叶小乔木;叶为窄椭圆形至披针形,长15厘米,宽4厘米,先端成长而细的尖端,边缘有细齿,暗绿色有光泽,叶基具有蜜腺;树皮暗灰色,随年龄增长出现裂缝;花单生,从淡至深粉红或红色,有时为白色,有短柄,直径4厘米,早春开花;近球形核果,表面有毛茸,肉质可食,为橙黄色泛红色,直径7.5厘米,有带深麻点和沟纹的核,内含白色种子。
桃树是一种果实作为水果的落叶小乔木,花可以观赏,果实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头等,核仁也可以食用。果肉有白色和黄色的,桃有多种品种,一般果皮有毛,“油桃”的果皮光滑;“蟠桃”果实是扁盘状;“碧桃”是观赏花用桃树,有多种形式的花瓣。
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的栽培桃树,提高桃树的成活率及结果率,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桃树快速抹芽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桃树快速抹芽方法,包括二次抹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第一次抹芽:在萌芽初期进行,此次抹芽主要将主干、主蔓基部的萌芽抹去,留健壮大芽,并且遵循稀处多留、密处少留、弱芽不留的原则;抹去后1-3日在切口处涂擦抹芽控梢的制剂,每日涂擦2-3次;
(2)第二次抹芽:于第一次抹芽后15-20天进行二次抹芽,将未完全抹芽的萌芽进行再次抹芽,将萌芽较晚的弱芽、部位不当的不定芽等根据空间的大小和需枝的情况进行抹芽;
(3)待上述抹芽位置均匀长出生长健壮、端直的新梢作为新的主枝,并在每条主枝的上、中、下方向选取分布均匀的3-4个副主枝,自基部剪去其余新梢;
(4)每次梢期时注意抹芽控梢整形,在整形前做好施肥、防虫及防病工作,一般每年修剪2-3次。
所述的抹芽控梢的制剂的组成原料为:复硝酚钠3-4份、3-吲哚乙酸2-3份、萘乙酸0.5-1.0份、赤霉素4-6份、三碘苯甲酸1-2份、6-苄基氨基嘌呤3-4份、硫酸钾6-8份、聚氧乙烯月桂醇醚硫酸钠15-20份、卵磷脂8-10份、无水乙醇50-60份;制作方法为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各原料加入无水乙醇中,充分搅拌分散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桃树抹芽方法简单,可以有效提高光照时间,通风透光好、病虫危害减少,种植得到的果实天然绿色健康,营养成分高,同时也对环境减少了污染,种植的果实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品质好,果实糖度高口味佳,品质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桃树快速抹芽方法,包括二次抹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第一次抹芽:在萌芽初期进行,此次抹芽主要将主干、主蔓基部的萌芽抹去,留健壮大芽,并且遵循稀处多留、密处少留、弱芽不留的原则;抹去后1-3日在切口处涂擦抹芽控梢的制剂,每日涂擦2-3次;
(2)第二次抹芽:于第一次抹芽后15-20天进行二次抹芽,将未完全抹芽的萌芽进行再次抹芽,将萌芽较晚的弱芽、部位不当的不定芽等根据空间的大小和需枝的情况进行抹芽;
(3)待上述抹芽位置均匀长出生长健壮、端直的新梢作为新的主枝,并在每条主枝的上、中、下方向选取分布均匀的3-4个副主枝,自基部剪去其余新梢;
(4)每次梢期时注意抹芽控梢整形,在整形前做好施肥、防虫及防病工作,一般每年修剪2-3次。
所述的抹芽控梢的制剂的组成原料(g)为:复硝酚钠3.5、3-吲哚乙酸2.5、萘乙酸0.8、赤霉素5、三碘苯甲酸1.5、6-苄基氨基嘌呤3.5、硫酸钾7、聚氧乙烯月桂醇醚硫酸钠18、卵磷脂9、无水乙醇55;制作方法为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各原料加入无水乙醇中,充分搅拌分散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寨胜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金寨胜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64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