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毫米波、奈奎斯特波形、三角波形光学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4363.8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3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尧;宁提纲;裴丽;郑晶晶;李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50 | 分类号: | H04B10/50;H04B10/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毫米波 奈奎斯特 波形 三角 光学 发生 装置 | ||
一种多功能毫米波、奈奎斯特波形、三角波形光学发生装置,解决了传统毫米波信号源只实现了毫米波发生与一种特殊波形生成相结合,功能集成度不高,适用范围不广,无法解决毫米波发生与一种以上特殊波形生成相集成的问题。该装置将毫米波生成、奈奎斯特波形生成和三角波形生成相结合,通过光学方法,能够在同一系统结构下,产生3倍频毫米波信号、奈奎斯特波形、三角波形,无需滤波器件,无需改变系统调制深度,实现了毫米波发生与一种以上特殊波形生成相集成,极大提升了毫米波信号源功能集成度与可操作性,进而大大拓展了毫米波信号源的适用范围,对通信特别是光通信、雷达和传感等十分有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毫米波、奈奎斯特波形、三角波形光学发生装置,适用于通信、雷达和传感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5G”时代的到来,使得高速、大容量通信步入大众的视野。为了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网络多媒体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基于电子学方法的通信技术,正逐步被光通信技术所替代,并朝着高频、高复用、高集成的方向发展。
目前三星与诺基亚公司均公布了公司内部正在测试中的“5G”商用标准,所采用的通信频率均为毫米波段,这意味着毫米波将成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宠儿,也意味着一个稳定的毫米波信号源将对下一代通信系统至关重要。
随着光学技术及器件的发展,利用光学方法产生毫米波已成为主流,特别是基于外部调制技术的生成方案,凭借其易组装、易调节、抗干扰的特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495305.5提出了在无滤波单光源结构下利用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产生四倍频毫米波发生器方案;中国专利申请号 201410025712.9提出了在无滤波单光源结构下利用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产生八倍频毫米波的发生器方案;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169851.4提出了在无滤波单光源结构下利用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产生十六倍频毫米波的发生器方案。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158516.9提出了一种无本振无滤波可调节 3倍频信号发生装置方案。中国专利201520397447.7提出了一种无滤波频率载波抑制比均可调节36倍频信号发生装置方案,上述方案均是采用光学的方法,基于外部调制技术,产生毫米波。然而,单一毫米波生成功能已无法满足通信过程中各种复用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的需求。例如,在光频分复用时,需要具有较高占空比的奈奎斯特波形;又例如在波长变换时,需要具备上下沿的三角波形等等。如果能够将毫米波生成功能与特殊波形生成功能相集成,将极大提升毫米波信号源的适用范围和性价比。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922916.7 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毫米波、奈奎斯特波形光学发生方案,实现了毫米波发生与奈奎斯特波形生成相结合,有效解决了信号源单一毫米波生成功能无法满足复用通信技术需求的问题。然而,上述方案只实现了毫米波发生与一种特殊波形生成相结合,功能集成度不高,适用范围不广,无法解决毫米波发生与一种以上特殊波形生成相集成的问题。
本专利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毫米波、奈奎斯特波形、三角波形光学发生方案, 该方案将毫米波生成、奈奎斯特波形生成和三角波形生成相结合,通过光学方法,能够在同一系统结构下,产生3倍频毫米波信号、奈奎斯特波形、三角波形,无需滤波器件,无需改变系统调制深度,实现了毫米波发生与一种以上特殊波形生成相集成,极大提升了毫米波信号源功能集成度与可操作性,进而大大拓展了毫米波信号源的适用范围,对通信特别是光通信、雷达和传感等十分有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毫米波信号源只实现了毫米波发生与一种特殊波形生成相结合,功能集成度不高,适用范围不广,无法解决毫米波发生与一种以上特殊波形生成相集成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毫米波、奈奎斯特波形、三角波形光学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通过光学方法,能够在同一系统结构下,产生3倍频毫米波信号、奈奎斯特波形、三角波形,无需滤波器件,无需改变系统调制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43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