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盾构隧道环向智能化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1222.0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7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贾燕;陈炜;宋金灿;孙庆珍;李连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E21D11/10;E21D11/15;E21D11/0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潘宏伟 |
地址: | 450046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隧道 智能化 加固 结构 方法 | ||
1.一种盾构隧道环向智能化加固结构,包括加固结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本体(1)的顶部通过螺栓均匀固定安装有盾构管片连接柱(2),所述加固结构本体(1)的底部左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加固结构本体(1)的底部右端开有固定槽(4),且固定槽(4)与支撑柱(3)相互配合,所述加固结构本体(1)的外壁开有灌注口(5),所述加固结构本体(1)包括砂浆层(6),所述砂浆层(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钢板(7),所述钢板(7)与砂浆层(6)之间开有中空内腔(8),所述中空内腔(8)与灌注口(5)相互配合,所述中空内腔(8)的腔室灌注有环氧树脂层,所述钢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碳纤维层(9),所述碳纤维层(9)的内腔圆周依次安装有CCD图像传感器(10)、应力传感器(11)和渗水传感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环向智能化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浆层(6)为水泥、沙、矿粉、粉煤灰、膨胀剂、减水剂和水混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环向智能化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管片连接柱(2)和支撑柱(3)均为不锈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环向智能化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4)的圆周直径与支撑柱(3)的圆周直径相同,且固定槽(4)的高度与支撑柱(3)的直径相同。
5.一种盾构隧道环向智能化加固结构的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盾构管片开槽、安装加固结构、灌注环氧树脂和传感器接线,其特征在于:该种盾构隧道环向智能化加固结构的加固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盾构管片开槽:通过开槽电机在盾构隧道内的盾构管片上开设与多个盾构管片连接柱(2)相配合的连接槽;
S2:安装加固结构:在盾构管片顶部的上半圆区域涂抹结构胶,将第一个加固结构上的盾构管片连接柱(2)分别插入到盾构管片上半部开设的多个连接槽内,并使加固结构本体(1)上的砂浆层(6)与盾构管片通过结构胶充分粘结,之后用锚栓固定,此时再在盾构管片顶部的下半圆区域涂抹结构胶,将第二个加固结构上的盾构管片连接柱(2)分别插入到盾构管片下半部开设的多个连接槽内,而且使第一个加固结构底部左端的支撑柱(3)插入到第二个加固结构上的顶部左端的固定槽(4)内,使第二个加固结构顶部右端的支撑柱(3)插入到第一个加固结构上的顶部右端的固定槽(4)内,最后使第二个加固结构本体(1)上的砂浆层(6)与盾构管片通过结构胶充分粘结,之后用锚栓固定;
S3:灌注环氧树脂:将环氧树脂灌装机的两个喷头分别插入到第一加固结构和第二个加固结构上的灌注口(5)上,通过环氧树脂灌装机向中空内腔(8)内灌注环氧树脂。
S4:传感器接线:将CCD图像传感器(10)、应力传感器(11)和渗水传感器(12)通过导线连接到监测计算机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环向智能化加固结构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第二个加固结构的内腔不安装CCD图像传感器(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未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122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