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磁的电声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6743.7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1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振兴;沈一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冠音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2 | 代理人: | 杨唯 |
地址: | 4041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磁的电声结构。
背景技术
喇叭里有弹性薄膜、线圈和永磁铁,弹性薄膜和人耳里鼓膜的作用相似,对其发声,薄膜会振动;薄膜连接着线圈,其除了震动作用还有把线圈拉回初始位置的作用。当薄膜振动时,带动线圈振动,线圈和永磁铁的相对位置改变,这使得穿过线圈的磁场发生变化,磁场变化了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也就产生了电流。特定的声音有特定的振动,特定的振动产生特定形式的电流。所以喇叭就把声音“编码”成了电流的形式。
听筒的原理是喇叭的逆过程,结构也几乎一样。听筒里也有一个薄膜,薄膜连接着一个线圈,同样也有一块永磁铁。特定形式的电流(比如话筒刚刚“编码”完成的电流)流过听筒的线圈,这样就使得线圈产生的磁场发生变化,于是永磁铁和线圈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这样就带动了薄膜振动,发出声音。
目前手机、平板发展的方向是追求超薄易携带,占屏比大等,传统的手机需配备一个喇叭及听筒,手机喇叭市面上最薄产品厚度为2.5mm(主流3.0mm),听筒最薄产品为2.0mm,虽然可以错开放置(即听筒在上,喇叭在下),但手机元器件排布的时候外形就会被拉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共磁的电声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共磁的电声结构,包括基架、听筒振动系统、喇叭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基架具有容腔,所述磁路系统设在所述容腔内,所述听筒振动系统设在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所述喇叭振动系统相对设在所述磁路系统的另一侧;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磁铁伸入或者嵌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磁铁的侧壁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听筒振动系统具有听筒音圈,所述喇叭振动系统具有喇叭音圈,所述喇叭音圈与所述听筒音圈分别环设在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周围。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喇叭振动系统,所述喇叭音圈位于所述间隙的位置处,所述喇叭音圈环设在所述第一磁铁的周围,所述喇叭音圈位于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之间;所述听筒音圈相应环设在所述第二磁铁的周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磁路系统还具有第三磁铁,所述第三磁铁环设在所述第二磁铁的周围,所述听筒音圈位于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三磁铁之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相反设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磁铁具有多个磁块,各个所述磁块之间相互连接,在各个所述磁块所围成的结构中间形成所述安装槽。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磁铁粘结在所述第二磁铁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磁铁伸出所述安装槽。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架包括主体与上盖,所述上盖具有朝向所述主体弯折的折边,所述折边伸入所述容腔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听筒振动系统还具有听筒振膜,所述喇叭振动系统还具有喇叭振膜。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采用永磁铁,其内部设有导磁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将传统结构中的喇叭磁路系统与听筒磁路系统合二为一,使得喇叭振动系统与听筒振动系统共用一个磁路系统,从而实现了将喇叭结构与听筒结构集合在一起。缩小了喇叭结构和听筒结构的厚度和体积,可以节省手机空间,提高手机空间的利用率,同时节省原料成本和生产的人工成本。
此外,如果将磁路系统的正反两面都作为喇叭使用,在一个产品上就可以兼顾低频与中高频,同时可以加大音量,从而可以提高喇叭的音质和音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共磁的电声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所示共磁的电声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3是沿附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4是附图2所示共磁的电声结构中磁路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基架10上盖11主体12 突起连接部13容腔14 折边111
喇叭振动系统20喇叭振膜21喇叭音圈22
听筒振动系统30听筒振膜31听筒音圈32
磁路系统40第一磁铁41第二磁体42间隙43 安装槽4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冠音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冠音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67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