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切换波束对的方法和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3666.X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0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左君;徐国珍;王森;王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408 | 分类号: | H04B7/0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张恺宁 |
地址: | 10003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束 用户设备 宏基站 目标波束 方法和设备 切换条件 原波束 通信 参考信号功率 发射单元 信息确定 信息上报 保证 上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换波束对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相关的方案可以在出现Blockage现象时,保证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与原发射单元通信采用的原波束对上的参考信号功率值满足切换条件时,确定波束对信息;用户设备将所述波束对信息上报给宏基站,宏基站接收到用户设备上报的波束对信息后,根据所述波束对信息确定目标波束对,宏基站根据所述目标波束对进行切换操作;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用户设备在原波束对满足切换条件时,选择新的波束对,并由宏基站确定目标波束对,之后进行波束对切换,能够保证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切换波束对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频谱资源日益紧缺的环境下,为了满足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的要求,高频段频谱资源将被更多地使用。综合考虑性能与成本等因素,高频段使用基带数字域与射频模拟域混合波束赋形技术。通过射频模拟域波束赋形,天线形成多个模拟波束,用户的一个波束和基站的一个波束构成最优波束对进行通信。高频段频谱资源丰富,但其无线电传播抗衰减能力弱,并且存在较严重的Blockage(阻塞)现象,墙体、树木、甚至周围移动的人都可引起信号的中断,难以实现连续覆盖。因此,当用户与选定的某一高频基站的波束对通信时,若受障碍物遮挡严重,其通信质量将受到严重的影响。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中,并没有在出现Blockage现象时,保证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的方案。
综上,现在没有相关的方案可以在出现Blockage现象时,保证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换波束对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没有相关的方案可以在出现Blockage现象时,保证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波束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在与原发射单元通信采用的原波束对上的参考信号功率值满足切换条件时,确定波束对信息;
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波束对信息上报给宏基站,以使所述宏基站根据所述波束对信息进行切换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波束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宏基站接收到用户设备上报的波束对信息后,根据所述波束对信息确定目标波束对,其中,所述波束对信息是所述用户设备在与原发射单元通信采用的原波束对上的参考信号功率值满足切换条件时确定的;
所述宏基站根据所述目标波束对进行切换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切换波束对的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与原发射单元通信采用的原波束对上的参考信号功率值满足切换条件时,确定波束对信息;
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波束对信息上报给宏基站,以使所述宏基站根据所述波束对信息进行切换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切换波束对的宏基站,该宏基站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接收到用户设备上报的波束对信息后,根据所述波束对信息确定目标波束对,其中,所述波束对信息是所述用户设备在与原发射单元通信采用的原波束对上的参考信号功率值满足切换条件时确定的;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波束对进行切换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与原发射单元通信采用的原波束对上的参考信号功率值满足切换条件时,确定波束对信息;用户设备将所述波束对信息上报给宏基站,宏基站接收到用户设备上报的波束对信息后,根据所述波束对信息确定目标波束对,宏基站根据所述目标波束对进行切换操作;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用户设备在原波束对满足切换条件时,选择新的波束对,并由宏基站确定目标波束对,之后进行波束对切换,能够保证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36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