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压测试防护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2875.2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1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耿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再满 |
主分类号: | G01R31/16 | 分类号: | G01R3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但玉梅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压 测试 防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压测试防护箱,属于安全防护设备领域;一种耐压测试防护箱,包括箱体、箱盖;所述箱体包括底板、后侧板、左下侧板以及右下侧板;所述底板的前部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金属弹片和第二金属弹片;所述第二凹槽内部的两端设置有第三金属弹片和第四金属弹片;所述后侧板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以及第四接线端子;所述箱盖位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箱盖包括顶板、前侧板、左上侧板和右上侧板;所述前侧板的内侧固定设有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本发明解决了目前耐压测试过程中存在操作人员可能接触高压或者受到测试样品炸裂带来危险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防护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耐压测试防护箱。
背景技术
耐压测试是安规测试中最常见的测试之一。通过耐压测试可以检验样品内部的绝缘是否满足要求,从而保证样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耐压测试仪是进行耐压测试的常用设备,其输出端连接着两根引线。引线的另外一端连接有金属夹子,用于夹持测试点。测试过程中,耐压测试机会产生高压交流电或者高压直流电,通过引线施加到样品的测试点。因此,进行耐压测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目前,很多测试人员进行耐压测试时,直接把样品放置于测试桌面,然后施加高压。这样的做法虽然很方便,但是高压电路暴露在人手可触及的地方,很容易产生安全问题。同时,耐压测试的过程中,样品内部的电路或元器件可能会承受不了测试电压,而产生炸裂,对操作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进行耐压测试时,需要提供一定的安全防护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耐压测试防护箱,以解决目前耐压测试过程中存在操作人员可能接触高压或者受到测试样品炸裂带来危险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压测试防护箱,包括箱体、箱盖;所述箱体包括底板、后侧板、左下侧板、右下侧板;所述后侧板、所述左下侧板以及所述右下侧板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上表面的边缘上;所述底板的前部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的两端设置有未电性连接的第一金属弹片和第二金属弹片;所述第二凹槽内部的两端设置有未电性连接的第三金属弹片和第四金属弹片;所述后侧板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以及第四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一金属弹片电性相连;所述第三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金属弹片电性相连;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三金属弹片电性相连;所述第四接线端子与所述第四金属弹片电性相连;所述箱盖位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箱盖包括顶板、前侧板、左上侧板和右上侧板;所述前侧板、所述左上侧板以及所述右上侧板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顶板下表面的边缘上;所述顶板的后部与所述后侧板铰接;所述前侧板的内侧固定设有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的位置和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所述第二金属片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
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为电压输入端子,其连接耐压测试仪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接线端子和所述第四接线端子为电压输出端子,其连接带金属夹子的引线。
当所述第一金属片配合插入所述第一凹槽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弹片和所述第二金属弹片连接;这样,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接线端子;当所述第二金属片配合插入所述第二凹槽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金属弹片和所述第四金属弹片连接;这样,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接线端子。
因此,只有当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闭合的情况下,所述箱体的内部电路才会导通,耐压测试才可以进行。这样,确保耐压测试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优选的,所述左下侧板、所述右下侧板、所述左上侧板、所述右上侧板为结构相同的三角板;所述左上侧板与所述左下侧板配合形成长方体形状的左侧板;所述右上侧板和所述右下侧板配合形成长方体形状的右侧板。这样的设计,不仅美观,而且有利于所述箱盖的打开和关闭;同时,所述左下侧板和所述右下侧板的前部高度较低,不会在架设测试样品时对测试人员产生阻碍,方便测试样品的架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再满,未经韩再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28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