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墨循环装置、喷墨记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9150.8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4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原千弘;兼古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18 | 分类号: | B41J2/18;B41J2/19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田喜庆;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装置 喷墨 记录 | ||
本发明提供墨循环装置、喷墨记录装置,其可以在通过过滤器去除墨内的气泡的同时,恰当地保持过滤器上游侧的液面高度,并抑制因过滤器的压力损失上升所导致的气泡的通过。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具有供墨部、回墨部、墨循环泵、过滤器以及旁通部。过滤器将设置于墨循环泵的吐出部与供墨部之间的上游侧墨流路划分为与墨循环泵的吐出部连通的第一流路和与供墨部连通的第二流路。旁通部配置于比过滤器更靠铅直方向上方的位置,使第一流路和设置于回墨部与墨循环泵的吸入部之间的下游侧墨流路直接连通。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具有上述墨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墨循环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具备墨循环式喷墨头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墨以不滞留于喷嘴部附近的方式进行循环。为此,可以防止墨的变质以及色料的沉淀,能够使墨的吐出稳定性提高。近年来,有了将喷墨头和墨循环装置一体连结而实现了单元化的装置,得到了小型化。
但是,特别是在为了装置的小型化而采用压电泵作为墨循环泵的情况下,在以高频发生压力变动的压电泵的压力室中容易产生细小的气泡。墨中包含的气泡和墨一起在喷墨头以及墨循环装置中循环。
如果气泡进入喷墨头内的墨压力室,则会使吐出墨滴的压力减少,从而产生吐出不良。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在墨循环装置内,于压电泵的吐出侧设有用于捕获墨中包含的气泡的空气阱过滤器。由此,墨内的气泡积压在过滤器上游侧的空间。
但是,如果使装置小型化,则过滤器上游侧的空间也会容积变小,通过过滤器捕获的气泡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积压在过滤器的上游侧。
如果空气积压在过滤器的上游侧,则墨和过滤器的接触面积变小,通过过滤器的单位面积的流量增大。其结果是,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变大,墨的循环流量降低。
进而,如果墨和过滤器的接触面积变小,则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变大。如果过滤器上游侧的压力超过了空气通过过滤器的起泡点压力,则墨内的气泡会和墨一起通过过滤器,产生气泡导致的吐出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墨循环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该墨循环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可以在通过过滤器去除墨内的气泡的同时,恰当地保持过滤器上游侧的液面高度,抑制过滤器的压力损失的上升所导致的气泡通过。
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具有供墨部、回墨部、墨循环泵、过滤器以及旁通部。供墨部向喷墨头的喷嘴部供墨。未由所述喷嘴部吐出的墨返回回墨部。墨循环泵配置于所述供墨部和所述回墨部之间。过滤器将设置于所述墨循环泵的吐出部和所述供墨部之间的上游侧墨流路划分为与所述墨循环泵的吐出部连通的第一流路和与所述供墨部连通的第二流路,并将墨内的气泡捕获于所述第一流路。旁通部配置于所述过滤器的铅直方向上方,使所述第一流路和设置于所述回墨部与所述墨循环泵的吸入部之间的下游侧墨流路直接连通。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具有:上述墨循环装置、具有所述喷嘴部的喷墨头以及将记录介质输送至所述喷墨头的印刷位置的输送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示出包括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包括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的喷墨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的沿图2的3-3线的截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的沿图3的4-4线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的墨的流动的相当于图3的截面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的沿图5的6-6线的截面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墨循环装置的沿图6的7-7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泰格有限公司,未经东芝泰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91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