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净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8732.4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4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周子文;高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美兆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4 | 分类号: | B01D53/74;B01D53/02;B01D4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治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环境 污染物 检测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和净化系统两个独立的单元,需要人工开启污染物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标准时,再人工打开空气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处理,既增加了操作者的劳动量和操作时间,工作效率较低,经济实用性差,污染空气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便排出室外,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净化系统,通过多重过滤杀菌过滤装置、室内污染物检测装置和总控制装置的配合使用,实现室内空气检测,净化自动循环处理,更加经济实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净化系统,包括室外空气吸入装置和室外空气排出装置,室外空气吸入装置与室外空气排出装置分别固定安装在管道的进气端和排气端;管道的内部设有多重过滤杀菌装置;管道的表面上分别开设有室内空气吸气口和室内空气出气口;管道的表面上安装有总控制装置及室内污染物检测装置,总控制装置用于开启室内污染物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室内污染物,当检测到室内空气污染物超过预设标准时,将检测到的信息反馈至总控制装置,供总控制装置启动室外空气吸入装置和室外空气排出装置,一边将室内污染的空气通过室内空气吸气口排出,一边将室外的空气经过处理后从室内空气出气口排到室内,直至室内污染物检测装置无反馈信息时止。
进一步地,多重过滤杀菌装置包括普通过滤网、高密度HEPA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和紫外线光触媒过滤装置,且高密度HEPA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设置在普通过滤网和紫外线光触媒过滤装置之间。
进一步地,室外空气吸入装置内部安装有空气吸入风机和隔板。
进一步地,室外空气排出装置内部安装有固定架和电动机,且电动机与风机扇叶通过轴传动。
进一步地,室外空气排出装置内部靠近电动机依次安装有污染物吸附网和空气高效过滤网。
进一步地,室内污染物检测装置与信息收集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信息收集装置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指令输入装置的输出端与信息收集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电源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和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空气吸入风机和电动机的输入端与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重过滤杀菌过滤装置、室内污染物检测装置和总控制装置的配合使用,实现室内空气检测,净化自动循环处理,更加经济实用,室外空气排出装置内部空气吸附过滤装置的设计,可以减少对室外空气造成二次污染的情况,本发明结构简单,既环保又节能,自动化程度较高,可以很好的满足使用者和市场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室外空气吸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室外空气排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系统控制框图。
图中标号:
1-室外空气吸入装置;2-室外空气排出装置;3-普通过滤网;4-高密度HEPA过滤网;5-活性炭过滤网;6-紫外线光触媒过滤装置;7-管道;8-总控制装置;9-室内空气吸气口;10-室内污染物检测装置;11-室内空气出气口;12-空气吸入风机;13-隔板;14-风机扇叶;15-固定架;16-电动机;17-污染物吸附网;18-空气高效过滤网;19-信息收集装置;20-电源控制装置;21-控制器;22-处理器;23-指令输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美兆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美兆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87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