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单塔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8117.3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1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敏;任雅琴;熊巍;刘亚琼;秦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立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53/68;B01D53/18;B01D4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双循环 脱硫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单塔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对细颗粒物的排放控制已经越来越严格,在更加严格的细颗粒物排放标准下,发展不同形式的协同除尘技术日益迫切。现在主流的烟气除尘方式是采用电除尘处理方式,或布袋除尘方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但除尘器出口粉尘浓度通常为20mg/Nm3以上,不能满足现在国家超净排放的要求,所以除尘器后还需要进一步除尘。
现在除尘器后可采用脱硫协同除尘,也可在吸收塔后采用湿式电除尘器除尘。湿式电除尘器设备工作原理为烟气通过高压电场的过程中,高压电场会使烟气中的烟尘和雾滴带电,形成带电离子,带电离子向相反电荷的电极运动,带电离子到达电极后就会放电,形成中性尘、雾颗粒,沉积于电极上凝集、降落而被除去。
湿式电除尘器设备是由阴接线和阳极管(沉淀极)组成的。为了提高湿式电除尘器设备的除尘、除雾效果,必须形成一定强度的电场;其次尘、雾的粒径大小和导电性能也是决定除尘、雾效率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湿式电除尘器设备除尘除雾效果,必须定时对电除尘器沉淀极用水进行清洗。
综上所述,湿式电除尘占位大,投资大,不方便布置。如何提供一种有效保证除尘效率的装置,实现高效脱除颗粒物的目标,同时投资及运行成本低,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单塔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解决吸收塔在脱硫的同时,进一步去除粉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除尘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效单塔双循环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吸收塔、浆池、清水箱、一级循环喷淋装置和二级循环喷淋,所述吸收塔底部设有烟气入口,顶部设有烟气出口;所述吸收塔的底端设置有吸收塔底部浆池,所述吸收塔内部处于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之间的位置且覆盖吸收塔的内截面由下至上依次设有一级循环喷淋装置、二级循环喷淋装置;所述浆池通过带浆液循环泵的管路连接至一级循环喷淋装置,所述清水箱设置在吸收塔外部且通过带清水循环泵的管路连接至二级循环喷淋装置;所述二级循环喷淋装置下方设有倒锥台型的导流板且所述导流板上端边缘吻合安装在吸收塔内壁,所述导流板下端完全处于疏水装置上方空间,所述疏水装置管道连通至清水箱。
优选地,所述一级循环喷淋装置和二级循环喷淋装置下方分别覆盖吸收塔的内截面安装增效板和洗涤板,所述增效板和洗涤板为面上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开孔总面积为吸收塔内截面的20~40%。
优选地,所述一级循环喷淋装置和二级循环喷淋装置的雾化压力为50~80kPa,喷嘴向下1m处的喷淋总覆盖率不小于300%的吸收塔内截面。
优选地,导流板的板壁的倾斜角度为40°~50°,疏水装置直径为吸收塔内径的60~80%。
优选地,所述二级循环喷淋装置和烟气出口之间的吸收塔内部设有除雾器。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在对常规吸收塔不进行较大改动的前提下,通过增加二级循环喷淋装置和疏水装置、导流板,实现进一步除尘的作用;二级循环喷淋液为清水,不需要氧化时间,故塔外清水箱不必过大,新增的塔外清水箱和循环泵占地少,运行费用省,也可保证较高的除尘效率。本设计一级循环喷淋装置中可以去除烟气中易于去除的杂质,包括绝大部分SO2、部分粉尘、HCL、HF,故二级循环喷淋装置除尘效率更高了;增加二级循环喷淋装置,大大延长了烟气在吸收塔的时间,有利于烟气中粉尘去除,洗涤板及清水喷淋层也进一步促进了烟气中粉尘的沉淀去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立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立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81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