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偏头痛的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7057.3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4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晶;李群喜;陈瑞英;张丽;王秀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P29/00;A61P25/00;A61K35/618;A61K35/02;A61K33/26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2214 | 代理人: | 田阳 |
地址: | 063210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偏头痛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制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制剂。
背景技术
偏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发患者数众多,且多为女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偏头痛以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为主要特征,大约2/3的患者为一侧头痛,也可为双侧头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上颈部及肩部,头痛持续4-72h,甚至更久。偏头痛发作时可伴有内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畏光等症状。甚至于直到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以及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才能使偏头痛有所缓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仍处于讨论之中,具体的病因包括:患者体内激素变化及食物、药物、天气、运动、睡眠及周围环境、生活习惯、精神、情绪等诸多因素。近年来,随着医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现患者的颅内劫、静脉血管畸形以及占位性病变,均可诱发偏头痛的发作。偏头痛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以及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现有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多为西药类,副作用大且易形成药物依赖,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从根本上达到标本兼治偏头痛的目的是医药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制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备而成:丹皮15份、桅子15份、当归15份、炒白术15份、大枣15份、青皮15份,柴胡10份、薄荷10份、淮山药30,生牡蛎20份、生龙骨20份、生赭石20份,生地10份、甘草5份。
煎药时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首次水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合并滤液备用,每日一剂,混匀分次温服,一周为一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科门诊和住院的偏头痛患者共200人,其中男48人,女152人,年龄12-60岁,平均35.5岁,均符合1998年国际头痛协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
疗效判定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疼痛强度参照1998年国际头痛协会标准:Ⅰ级:不痛;Ⅱ级:轻度疼痛,但不影响活动;Ⅲ级:中度疼痛,但不停止活动;Ⅳ级:重度疼痛,不能活动。临床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显效:疼痛程度减轻2级,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有效:疼痛强度减轻1级或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2/3;无效:疼痛程度减轻不足1级,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1/3,或疼痛加重且持续时间延长。
结果
治疗后200例中,临床痊愈88例,显效78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1%。
从以上临床资料可以看出,本发明对偏头痛有显著的疗效,可以用于临床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药物:丹皮15份、桅子15份、当归15份、炒白术15份、大枣15份、青皮15份,柴胡10份、薄荷10份、淮山药30,生牡蛎20份、生龙骨20份、生赭石20份,生地10份、甘草5份,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首次水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合并滤液备用,每日一剂,混匀分次温服,一周为一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7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