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止液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3526.4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0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朱保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市健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张锋 |
地址: | 530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输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止液输液器,包括滴壶,它具有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滴壶内壁固定连接一止液装置,所述止液装置内部形成上端封闭且开口朝向滴壶输出端的空腔室,所述空腔室内有一浮球,所述止液装置内空腔室下端为漏斗状;所述止液装置外壁与滴壶内壁不贴合的部分形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是相对设置的,在第二通道相对止液装置外壁面上开有进液孔,进液孔贯通空腔室。本发明在药液滴尽后,浮球隔绝空气进入连接滴壶输出端的输液管,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始终存在一定的药液且药液液位相同,起到密封空腔室的作用,空腔室内压力增大形成负压,滴液回流压力与负压平衡时,滴液回流终止,从而起到真正防回血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静脉注射输液器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防回血自动止液输液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许多病患者都经常需要进行输液,以通过输液这一治疗手段医治疾病。因而,需要大量的使用输液器。现在的输液器基本是一次性输液器,用于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的一次性耗材,对防止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起到了有益的作用,然而,使用这些一次性输液器存在较多问题,再加上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十分大,通常一个医护人员要照看多个病房内的患者输液,常常出现因医护人员、患者或患者家属未能及时观察到输液瓶内药液已输完,不能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拔出输液针头的现象,导致患者血液回升到输液器管路内,造成多种不必要的影响:血液回流容易堵塞针头,导致药液滞停无法起到治疗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回流血在输液管壁形成小血栓,回输患者的体内可能引起栓塞;患者对于输液回血易紧张恐慌且对护理工作存在较大情绪,给医护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当前,普通医用一次性输液器在调换输液瓶和输液结束时没有自动封闭作用,即不具有防回血功能,于是出现了大量关于防回血作用的输液装置。防回血的申请专利也有多种,但是这些专利申请结构复杂,防回血效果差,有的根本就无法达到防回血的目的。当前有这样的设计,在输液器的滴筒内设置一个圆形浮球,其目的是滴筒内有药液时浮球可以浮起,随着滴筒内液面的降低浮球会下落直到堵住滴筒的出液口,但由于浮球较小而且较轻,下落后又不一定能正好落在滴筒的出液口上,使用中浮球不能有效封堵住滴筒的出液口,仍会发生回血现象,其保险性较低。
例如中国专利一种微孔防回血输液器(专利号:201110126833.9),它的封闭膜若薄的话,由于周边没有受力,薄膜无法成形;若能成形就有一定的厚度,由于工艺和结构所限,两个刚性面不可能绝对密封死,所残存液很快就会流完,达不到缓释而防止一定时间的回血。另外一些方案采用有过滤膜来降低药液的速度,实际上无法达到防回血的作用,若过滤膜在较长的流液或浓度较大的流液中,膜孔容易堵塞,当下一瓶再继续输液时,输液就不流畅,流速产生困难,这样对缓释防回血也有一定的困难。
例如中国专利一种防回血输液瓶(专利号:201520048866.X ),具有浮力的薄片,薄片四周边缘设有若干引脚,引脚位于瓶口内壁与瓶塞之间,所述瓶塞插入瓶体的瓶口中时引脚固定于瓶口内壁与瓶塞之间,输液平瓶中有液体时,薄片漂浮在液体中,当液位下降到薄片正常漂浮的位置时,随着液位的下降,薄片也会跟随液位一起下降,直至液位低于输液器的穿刺器时,薄片随即将穿刺器头部包裹贴合,将输液器与空气隔绝,达到防回血的目的。该专利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当患者需要输多瓶以上的输液瓶时,此时需要每一输液瓶上都需要安装该装置,存在浪费也难统一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止液输液器,在药液滴尽后,浮球隔绝空腔室内开口端的空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始终存在一定的药液,且这两通道药液的液位相同,空气无法从第二通道进入第一通道再进入滴壶输入端,从而起到双重防护,从根本上起到防回血作用,安全性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市健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宁市健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35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