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烯基单体改性聚酯树脂、低收缩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2371.2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3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蒋红娟;钱永嘉;周国友;王凯;陶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华科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1 | 分类号: | C08F283/01;C08F212/08;C08F212/12;C08F220/54;C08F220/18;C08F220/28;C08F220/34;C08F220/56;C08F220/14;C08L67/06;C08L51/08;C08L63/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唯思百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5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21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烯基 单体 改性 聚酯树脂 收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乙烯基单体改性聚酯树脂、低收缩剂及制备方法。乙烯基单体改性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多元醇、饱和多元酸或酸酐与不饱和多元酸或酸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将乙烯基单体与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反应,即可。低收缩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乙烯基单体改性聚酯树脂、苯乙烯和阻聚剂混合即可。本发明采用乙烯基单体改性聚酯树脂制得的低收缩剂具有极佳的低收缩性、韧性和优良的机械强度、耐水性,并可显著提高产品的着色性,解决产品的渗色性问题,使制品达到A级表面效果,并且还具有极佳的增稠能力,可配合各种树脂进行有效增稠,使其达到SMC/BMC施工粘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乙烯基单体改性聚酯树脂、低收缩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的发明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其中,模压材料具有高效、一次成型等特点,在复合材料领域越来越受欢迎,然而不饱和树脂在模压成型过程中,会产生3%~10%的收缩,给制品生产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制品弯曲、产生裂纹、尺寸精度难控制、表面平滑性差以及树脂与玻璃纤维剥离导致强度降低等。
加入热塑性低收缩剂(LSA)是解决以上问题最有效的办法,LSA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使用的是非极性高分子添加剂如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其着色性优良,收缩率为0.2~0.4%,符合尺寸要求一般的产品,但无法满足汽车配件等对外观和及尺寸精密度要求高的制品。第二代LSA为丙烯酸基聚合物,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收缩率可达0.05%,但其着色性差,无法满足对着色要求高的制品。第三代发展了聚醋酸乙烯酯作为低收缩剂,制品可达到零收缩,但其机械强度差。第四代为膨胀型聚醋酸乙烯酯衍生物及饱和聚酯等,收缩性优秀,可生产A级外观制品,但仍然存在着色性不佳的问题。以上这些通用型LSA各有优缺点,没有一种能满足全部要求,特别是制品的低收缩性和着色性存在相反的特点。
增稠在SMC/BMC(SMC是Sheet Molding Compound的缩写,即片状模塑料;BMC是Bulk Molding Compound的缩写,即团状模塑料)的“预浸渍”和“固化成型”两个阶段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70%以上SMC/BMC材料的缺陷都是由增稠不良引起的。目前用于SMC/BMC的增稠剂一般有两类:(1)碱土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MgO、CaO、Mg(OH)2等);(2)异氰酸酯化合物。使用氧化镁增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而异氰酸酯增稠对工艺要求苛刻,价格昂贵。因此,国内的SMC/BMC厂家主要采用氧化镁增稠的方式。然而许多树脂无法通过氧化镁增稠达到施工成型的要求,限制了其在模塑料领域的使用。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对SMC/BMC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模压领域常用的树脂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某些特殊场合的性能要求,然而,大量高性能树脂由于增稠不良,未能运用到模压材料中。LSA在模压材料中具有通用性,因此,亟需一种具有增稠能力强、稳定性好、适用性强、经济性好的新型低收缩剂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是解决现有的低收缩剂着色性能不佳、增稠能力弱、稳定性不好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乙烯基单体改性聚酯树脂、低收缩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乙烯基单体改性聚酯树脂制备得到的低收缩剂,兼具优良的着色性和优异的低收缩性,同时可以满足不同树脂增稠的要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乙烯基单体改性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1)将多元醇、饱和多元酸或酸酐与不饱和多元酸或酸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不饱和聚酯树脂;
(2)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将乙烯基单体与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反应,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华科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华科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23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