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竖井衬砌安全性与优化的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7496.6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6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安永林;胡文轩;岳健;高文华;陈秋南;王志斌;欧阳鹏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 |
代理公司: | 43108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向红 |
地址: | 4112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竖井 衬砌 安全性 优化 计算方法 | ||
1.一种确定竖井衬砌安全性与优化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竖井分成若干个分段;
(2)计算每分段竖井最下端处的围岩竖向应力;
(3)计算每分段竖井最下端处竖井衬砌所受的围岩水平压力;
(4)计算每分段竖井衬砌所提供的最大支护力;
(5)计算每分段竖井衬砌的安全系数;
(6)调整优化每段竖井衬砌参数;
步骤(2)中,所述每分段竖井最下端处的围岩竖向应力按照式(1)计算:
式(1)中:σz为每分段竖井最下端处的围岩竖向应力,q为地表超载,i为每分段底部以上第i层围岩,m为每分段底部以上分层围岩的个数,γi为每分段底部以上第i层围岩的重度,hi为每分段底部以上第i层围岩的厚度;
步骤(3)中,所述每分段竖井最下端处竖井衬砌所受的围岩水平压力按照式(2)计算:
式(2)中:ez为每分段竖井最下端处竖井衬砌所受的围岩水平压力,σz为每分段竖井最下端处的围岩竖向应力,为围岩的计算内摩擦角;
步骤(4)中,所述每分段竖井衬砌所提供的最大支护力的计算方法如下:
(a)对于圆形竖井,每分段竖井衬砌所提供的最大支护力为:
式(3)中:pmax为每分段圆形竖井衬砌所提供的最大支护力,t为圆形竖井衬砌的厚度,r0为圆形竖井的内半径,σc为竖井衬砌的抗压强度;
(b)对于矩形竖井,则首先按照下述方法进行等代圆处理:
r0=0.29(a+b) (4);
式(4)中:r0为矩形竖井等代圆半径,a为矩形竖井断面的长度,b为矩形竖井断面的宽度;
将竖井等代圆半径r0带入公式(3),即可求得矩形竖井衬砌所提供的最大支护力;
步骤(5)中,所述每分段竖井衬砌的安全系数按照式(5)计算:
式(5)中:K为每分段竖井衬砌的安全系数,pmax为每分段圆形竖井衬砌所提供的最大支护力,ez为每分段竖井最下端处竖井衬砌所受的围岩水平压力;
步骤(6)中,所述调整优化每段竖井衬砌参数按照下述方法进行:
(Ⅰ)若每分段竖井衬砌的安全系数K小于规范允许的安全系数[K],则表明衬砌不安全,根据公式(5)可知,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每分段竖井衬砌所提供的最大支护力,二是降低每分段竖井最下端处竖井衬砌所受的围岩水平压力;
其中,在围岩情况和衬砌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衬砌的强度等级,如衬砌强度等级从C20提高到C25,或者提高到C30;
其中,在围岩情况和衬砌强度等级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衬砌厚度,如从15cm厚的衬砌,提高到20cm厚的衬砌;
其中,在衬砌支护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对围岩进行注浆或者减轻地表超载,从而减小竖井衬砌所承受的围岩水平压力;
在实际施工中,一般改变竖井衬砌厚度比改变衬砌强度等级容易,令每分段竖井衬砌的安全系数K等于规范允许的安全系数[K],由式(3)和式(5),可以得到满足安全性的喷层的最小厚度为tmin:
式(6)中,tmin为安全性的喷层的最小厚度,[K]为规范允许的安全系数,ez为每分段竖井最下端处竖井衬砌所受的围岩水平压力,σc为竖井衬砌的抗压强度,r0为圆形竖井的内半径或矩形竖井等代圆半径;
(Ⅱ)若每分段竖井衬砌的安全系数K大于规范允许的安全系数[K],则表明衬砌安全;若每分段竖井衬砌的安全系数K比规范允许的安全系数[K]大很多,表明竖井衬砌偏保守,支护过强,浪费材料,从经济安全的角度,可以降低支护参数,如降低衬砌强度等级或者减少衬砌厚度,直到略大于或者等于规范允许的安全系数[K]。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确定竖井衬砌安全性与优化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分段按5m高度或者不同的地层厚度进行分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749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航迹关联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丘陵区非点源氮磷流失形态构成分布式模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