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更设备模式的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4218.5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2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梁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张恺宁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设备 变更 设备模式 车队 发送模式 变更请求 变更指令 车辆通讯 模式变更 确认消息 发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更设备模式的方法及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少变更车队中通讯设备模式的方法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更设备模式的方法包括:位于车队的车辆中的第一通讯设备确定需要进行模式变更后,向位于同一车队中的第二通讯设备发送模式变更请求;第一通讯设备在收到第二通讯设备发送的确认消息后,向第二通讯设备发送模式变更指令;第一通讯设备变更自身的模式。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模式的变更方法,能够实现车队中通讯设备模式的变更,解决了缺少变更车队中车辆通讯设备模式的方法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更设备模式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到万物)车联网在概念上是物联网面向应用的实现,同时也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技术的深入研究,V2X指的是车辆之间、车辆与路测设备以及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系统,V2X可以利用装载在车辆上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获取车辆的行驶情况,系统运行状态信息以及周边道路环境信息,同时通过GPS定位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并通过D2D技术架构这些信息,并实现端对端的传输,在整个车联网系统中实现信息的共享,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及时对驾驶员进行路况汇报与警告,有效避开用拥堵路段或者潜在危险,进而选择最佳行驶路线。
eV2X(enhancement of Vehicle to Everything,增强车到万物)通信是对V2X通信的演进,在基于LTE网络V2X车间通信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LTE/5G技术实现V2X通信,以应用于车队协同驾驶,自动驾驶,传感器信息共享和远程驾驶等智应用场景中。在eV2X中,车辆、行人以及路测设备间交互支持更多种类的信息,如车载传感器数据,行车路线,更多协作,如何车辆组队,协同驾驶,协同风险规避以及更多的车辆驾驶模式,如车队驾驶,自动驾驶,使V2X技术可以更加灵活,安全和可靠地满足智能交通的需求。
在eV2X的应用场景中,车辆在道路上运行时可以动态的组成行车车队,车队中车辆的通讯设备的模式决定了车队中通讯设备之间的管理方式,例如,模式为车头模式的通信设备能够对模式为车头以外模式的通讯设备进行管理。然而,目前在车队中通讯设备的模式需要发生变更时,缺少变更通讯设备模式的方法。
综上,现有技术中缺少变更车队中通讯设备模式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更设备模式的方法及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少变更车队中通讯设备模式的方法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更设备模式的方法包括:
位于车队的车辆中的第一通讯设备确定需要进行模式变更后,向位于同一车队中的第二通讯设备发送模式变更请求;
第一通讯设备在收到第二通讯设备发送的确认消息后,向第二通讯设备发送模式变更指令;
第一通讯设备变更自身的模式。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变更设备模式的方法包括:
位于车队的车辆中的第二通讯设备收到位于同一车队中的第一通讯设备发送的模式变更请求后,判断自身是否符合变更条件;
若第二通讯设备能够判断自身符合变更条件,则第二通讯设备向第一通讯设备发送表示同意变更模式的确认消息,以使第一通讯设备在收到确认消息后向第二通讯设备发送模式变更指令;
第二通讯设备在收到模式变更指令后,变更自身的模式。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变更设备模式的方法包括:
其他通讯设备接收同一车队中的第一通讯设备发送的表示车队中有通讯设备正在进行模式变更的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是第一通讯设备在收到第二通讯设备发送的确认消息后发送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42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