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树脂框体的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以及带树脂框体的夹层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2624.8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9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奥田次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AG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C27/12 | 分类号: | C03C27/12;B60J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刘多益;张佳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夹层玻璃 制造 方法 以及 | ||
本发明提供带树脂框体的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带树脂框体的夹层玻璃1的制造工序具备:将夹层玻璃10配置于形成有对树脂框体20的树脂材料进行注塑的空腔41的成形模40内的配置工序;和在空腔41内,从夹层玻璃10的第一面11a侧或端面10a侧对树脂材料进行注塑的注塑工序;和在夹层玻璃10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中,阻断树脂材料的流动,使树脂材料不到达与第一面11a相向的第二面12a的外周区域15的阻断工序;和在第二面12a上,从位于与外周区域15相比更靠夹层玻璃10的面内内侧的对抗力赋予位置赋予对抗力,以起到抑制在注塑工序中对夹层玻璃10赋予的压力的作用的对抗力赋予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窗等的带树脂框体的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以及带树脂框体的夹层玻璃。
背景技术
已知在夹层玻璃的周缘部形成树脂框体(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公开了车内侧玻璃面的框体用空腔的宽w1、连通孔的宽w2、辅助空腔的宽w3的总计w1+w2+w3与成形于车外侧玻璃面的框体用空腔的宽w4之比(w1+w2+w3)/w4为0.5~1.5的带框体的玻璃的制造方法,可提供减少注塑成形时的对板玻璃的周缘施加的荷重、对板玻璃通过注塑成形来一体成形框体时的防止板玻璃的破损的注塑成形用金属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2693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中,框体成形于玻璃的端面和两面的周缘部,但近年来,从美观性的观点出发,要求树脂框体仅设于玻璃的一面(例如车辆的室内侧)或玻璃的一面以及端面。认为在该情况下,不设置框体的一侧的玻璃面(称为第二面)不能是空腔,以使金属模的面与该第二面相接的方式进行构成。但是,制作使金属模的面与第二面完全没有间隙地相接的模在物理上(由于加工上精度的制约)是困难的,无论如何都会使金属模的面与第二面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对树脂进行注塑时,对玻璃的周缘施力,有在玻璃上产生缺陷等可能性。
本发明提供抑制了夹层玻璃的缺陷等的发生的带树脂框体的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以及带树脂框体的夹层玻璃。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带树脂框体的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具备:将夹层玻璃配置于形成有对树脂框体的树脂材料进行注塑的空腔的成形模内的配置工序;和在上述空腔内,从上述夹层玻璃的第一面侧或端面侧对上述树脂材料进行注塑的注塑工序;和在上述夹层玻璃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中,阻断上述树脂材料的流动,使上述树脂材料不到达与上述第一面相向的第二面的外周区域的阻断工序;和在上述第二面上,从位于与上述外周区域相比更靠上述夹层玻璃的面内内侧的对抗力赋予位置赋予对抗力,以起到抑制上述注塑工序中对上述夹层玻璃赋予的压力的作用的对抗力赋予工序。
本发明的带树脂框体的夹层玻璃是具备包括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和配置于该第一玻璃板以及该第二玻璃板之间的中间层的夹层玻璃、和设于上述夹层玻璃的外周缘的至少一部分的树脂框体的带树脂框体的夹层玻璃,上述夹层玻璃具备第一面、和与上述第一面相向的第二面,上述树脂框体在与上述第二面同一个面上具备去除痕迹。
发明的效果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可抑制注塑工序中来自第一面侧的成形时的对夹层玻璃的第二面侧施加的压力,可防止夹层玻璃的缺陷等。
附图说明
图1:图1(a)~(b)表示本发明的带树脂框体的夹层玻璃的一例,图1(a)是正面立体图,图1(b)是图1(a)的A-A截面图。
图2:图2(a)~(c)表示本发明的带树脂框体的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例,图2(a)是成形时的正面立体图,图2(b)是图2(a)的B-B截面图,图2(c)是成形后的正面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GC株式会社,未经AG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26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