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1913.6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5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廖书林;李月中;浦燕新;马强;尹贞;凌婷;方辉;朱卫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28;E03F1/00;E03F5/14;E03F5/12;C02F101/16;C02F101/2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常州金之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7 | 代理人: | 贾海芬 |
地址: | 21302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 雨水 径流 污染 控制系统 及其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道路雨水收集单元位于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的隔离带下部,进水室内的溢水板将进水室分隔成独立的处理室和溢流室,处理室包括上部用于储存雨水的空腔和下部用于对雨水处理及净化的填料组件,填料组件顶部设有透水筛板,溢水板下部具有与溢流室相通的滤水出口,且溢水板上部具有处理室上部与溢流室相通的溢水口;道路雨水储存单元位于人行道一侧的绿化带下部,覆土层、砂砾填充层和蓄水池从上至下设置,溢流室下部的出水口通过雨水管与蓄水池相通,蓄水池下部的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出水管的上部设有控制阀。本发明在保障道路雨水顺畅排放的同时,对径流污染在源头上实现有效控制及充分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受到了环境问题的困扰,其中道路雨水径流污染问题表现尤为突出。道路作为城市汇水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受纳水体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染物来源主要有:轮胎磨损、药剂使用、油类泄漏、杀虫剂和肥料的使用、固体废物等,污染成分主要包括有机或无机化合物、重金属类化合物、氮、磷、油类污染物等[陈丽,周围,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浅析[J].北方交通,2014年,增刊,56-59]。路面雨水径流因其污染强度高、成分复杂、对城市地表水体影响严重等特点而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国内对于道路雨水多采用“边沟-雨水口-市政管线”或“急流槽-明沟/明渠”的处理模式,这种模式会导致大量的雨水径流进入市政管网,给后续市政污水处理系统造成较大的冲击负荷。同时,还容易引起溢流及面源污染,不仅导致内涝、面源污染以及道路雨水径流问题严重,也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违背了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
为解决路面源污染以及道路雨水径流和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的问题,目前城市道路雨水处理采用进水室、配水室、生物滞留净化室和溢流室的多室结构,进水室和配水室可有效去除雨水径流中的较大颗粒物和较小颗粒物,防止生物滞留净化室堵塞,而生物滞留净化室设有砂滤层,而净化后的出水通过设置在砾石层内的排水管排入市政管网中。虽然该技术能对雨水逐级实现雨水径流漂浮物、颗粒物和溶解性污染物的分级净化,但也存在着对重金属类化合物、氮、磷、油类等污染物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处理后排水只能进入市政管网,无法实现就地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能对初期雨水进行过滤和对污染物处理,有效控制道路雨水径流污染,在保障道路雨水顺畅排放的同时,对径流污染在源头上实现有效控制及充分利用。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包括道路雨水收集单元与道路雨水储存单元,
所述道路雨水收集单元位于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的隔离带下部,道路雨水收集单元包括与路面集水口相通的进水室,设置在进水室内的溢水板将进水室分隔成独立的处理室和溢流室,且处理室包括上部用于储存雨水的空腔和下部用于对雨水处理及净化的填料组件,填料组件顶部设有透水筛板,且填料组件包括上层的沸石层、中层的陶粒层以及底部的砂砾层,溢水板下部具有与溢流室相通的滤水出口,且溢水板上部具有处理室上部与溢流室相通的溢水口;所述的道路雨水储存单元位于人行道一侧的绿化带下部,道路雨水储存单元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覆土层、砂砾填充层和蓄水池,覆土层上面种植绿化植物,且砂砾填充层和蓄水池之间设有透水筛板,溢流室下部的出水口通过雨水管与蓄水池相通,蓄水池下部的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出水管的上部设有控制阀。
其中:所述沸石层的厚度在0.2-0.6m,且沸石粒径为10-20mm;所述的陶粒层的厚度在0.2-0.6m,且陶粒粒径在10-20mm;所述的砂砾层的厚度在0.2-0.6m,且砂砾粒径为10-20mm。
所述的雨水管从溢流室到蓄水池向下斜设置。
所述进水室顶部设有检查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19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不加药的用于处理矿井废水的陶瓷直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