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通信网络发送数据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0928.0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9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S·斯瑞尼瓦桑;H·N·拉贾戈帕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布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05 | 分类号: | H04L12/805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智云 |
地址: | 印度卡纳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网络 发送 数据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经通信网络发送数据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和系统包括:找出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最佳网络路径,该最佳网络路径包括智能中间节点;确定所述最佳网络路径的最佳数据包大小,使得无需分段便可发送数据包;以所述最佳数据包大小,将每个所述数据包从所述源节点经所述最佳网络路径发送至所述目的节点;检测在所述多个智能中间节点中的某个节点处被传输数据包需要进行的分段和被传输数据包实际发生的分段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检测结果动态更新所述最佳网络路径的最佳数据包大小,使得无需分段便可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的剩余数据包;以及以更新后的最佳数据包大小,将每个剩余数据包从所述源节点经所述最佳网络路径发送至所述目的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内容总体涉及通信网络,且尤其涉及经通信网络发送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通信网络领域的技术进步使得网际协议通话技术(VoIP)、视频流等数据服务的消耗获得增长。此类数据服务不仅需要良好的服务质量(QoS)以保证清晰度,而且还需要良好的数据传输有效性。例如,即使设置了最高的QoS,但在例如数据包分段或数据包丢弃等数据传输方面相关的基本网络处理的影响下,仍有可能存在无法对网络延迟进行控制的情形。
为了获得高效数据传输,数据包的大小应尽可能大。这一概念已获得一般性认可。数据包越大,则在整个数据的传输方面所花费的开销越小。然而,如果数据包大于任何中间节点(如路由器)可处理的数据包大小时,则将在该节点处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分段。实施数据包分段的目的在于保证各数据包可被传递至下一节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路由器无需对数据包进行分段便可处理的最大尺寸数据包称为MTU(Maximum TransmissionUnit,最大传输单元)。无需分段便可从源节点传送至目的节点的最大尺寸数据包称为PMTU(Path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路径最大传输单元)。因此,PMTU为网络路径内的所有中间节点无需对各数据包进行分段便可处理的各最大尺寸数据包的函数。然而,PMTU本质上为动态单元且可随时间变化。当PMTU在数据传输期间变小时,仍然必须对数据包进行分段。数据包分段涉及数据包分割,分段数据包的存储以及分段数据包的重组,因此可导致额外的处理和存储开销并使得性能下降。例如,在将数据包分段或分割为多个部分时,每个部分均应含有足够的信息,以允许该数据包在目的节点上重新组合。此外,如果数据包的某个分段丢失或丢弃,则必须丢弃或重新传送整个数据包。再次,当数据包在某个节点被丢失或丢弃时,则其需要向主机发送反向数据包,以表明丢弃的原因。最后,当数据包未按照顺序抵达时,某些防火墙可能对非首个数据包括进行拦截,从而拒绝分段通过。在此类情况下,主机可能无法获得任何数据包已丢失或已被丢弃的指示,从而导致该数据包在传输期间永久丢失。
在一种现有方法中,当需要在网络上发送数据包时,源节点的支持接口对该数据包的大小作出指示。当该数据包大小大于接收节点支持接口的最大大小时,则将该数据包分段,并在分段上添加额外分段报头后发送至下一节点。在此之后,所述下一节点则可决定是否将各分段数据包转发或丢弃。当该节点丢弃数据包时,则发出指示丢弃原因的反向消息。然而,目前还没有任何可靠的机制,以确保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不被分段或不发生丢失。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避免或限制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网络路径中的任何节点上因该网络路径中数据包大小的限制而对数据包进行分段及丢弃的机制。此外,还需要在经通信网络发送数据包期间的底层硬件资源方面实现智能。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布络有限公司,未经维布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09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近场通信装置
- 下一篇:用于双连接的安全密钥生成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