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往复式压缩机排气消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0536.4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03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凡;莫昭妮;柳姗;吴小凌;倪锡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04B39/10;F04B39/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庞学哲 |
地址: | 5104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往复 压缩机 排气 消音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往复式压缩机排气消音结构,用于往复式压缩机技术领域,包括气缸座、阀板、排气阀片和气缸盖,阀板上设有第一排气孔、阀板通孔、第二排气孔以及导通阀板通孔和第二排气孔的排气缓冲腔,排气阀片设在第一排气孔的背侧,气缸盖具有可引导由第一排气孔排出的气流经阀板通孔进入排气缓冲腔内的气缸盖内腔。工作时,制冷剂经活塞压缩后通过第一排气口进入汽缸盖的气缸盖内腔,由阀板通孔进入排气缓冲腔,最后经第二排气孔排出;本发明直接在阀板上增加排气缓冲腔,降低压缩机振动、噪音,改善冰箱等用电器匹配噪声品质;而且,阀板排气缓冲腔加工工艺简单,可通过模具实现,不需要额外增加成本,同时可以降低材料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于往复式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往复式压缩机排气消音结构。
背景技术
全封闭往复式压缩机的研发、生产要综合考虑性能和经济性,提高压缩机性能、改善压缩机的经济性已成为压缩机研发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对于现有压缩机设计,排气通路主要有下述几种:
1.制冷剂通过吸气阀口吸入汽缸座缸孔,经活塞压缩后通过排气口进入汽缸盖,通过管路进入外置排气消音腔,从排气管进入箱体系统;
2.制冷剂通过吸气阀口吸入汽缸座缸孔,经活塞压缩后通过排气口进入汽缸盖,经阀板排气通孔进入汽缸座排气缓冲腔,从节流孔进入排气消音腔,再通过排气管进入箱体系统;
3.制冷剂通过吸气阀口吸入汽缸座缸孔,经活塞压缩后通过排气口进入汽缸盖,经阀板排气通孔进入汽缸座排气缓冲腔,从节流孔进入外置排气消音器,再通过排气管进入箱体系统。
现有技术缺点:
1.上述方案中,尤其是方案1,由于缺少节流孔及排气缓冲腔,压缩后的制冷剂直接通过外置消音腔排出,强烈的气流脉动导致压缩机振动及噪音大。
2.方案2、3需要增加汽缸座加工工序,加工费用增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往复式压缩机排气消音结构,其加工工艺简单,成本更低,同时也能够改善压缩机的气流噪音,获得更好的声品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往复式压缩机排气消音结构,包括气缸座、阀板、排气阀片和设在所述阀板背侧的气缸盖,所述阀板上设有第一排气孔、阀板通孔、第二排气孔以及导通所述阀板通孔和第二排气孔的排气缓冲腔,所述排气阀片设在第一排气孔的背侧,所述气缸盖具有可引导由第一排气孔排出的气流经阀板通孔进入排气缓冲腔内的气缸盖内腔。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气缓冲腔通过截面收窄的节流孔与第二排气孔导通。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设在阀板与气缸座之间的阀板垫片,所述阀板的前侧开设第一凹槽和导通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排气孔第二凹槽,所述阀板与阀板垫片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形成所述排气缓冲腔,阀板与阀板垫片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凹槽形成所述节流孔。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阀板上设有螺钉安装孔,所述第二排气孔与一所述螺钉安装孔共用同一通孔。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排气孔外接外置排气消音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置排气消音装置、气缸盖和阀板通过穿过所述螺钉安装孔的螺钉紧固安装在气缸座上。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阀板上于排气阀片背侧设有阀片限位板。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气缸盖上设有横隔,所述横隔将气缸盖内腔分隔为位于第一排气孔外侧的第一内腔和位于阀板通孔外侧的第二内腔,横隔端部留有导通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的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05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