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洁河流的断面综合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8434.3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3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莉;张文;于鲁冀;徐聪;范鹏宇;徐艳红;吕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7/00 | 分类号: | G01C7/00;G01C13/00;G06F17/1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洁 河流 断面 综合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清洁河流的断面综合评价方法,可有效解决对清洁河流断面的准确评价,实现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的问题,构建清洁河流断面综合评价要素及指标,包括水文水质特征、生物特征、功能特征与地貌特征;对河流断面的现场采样和监测,进行物理化学指标测定和生物鉴定,计算得到清洁河流断面评价指标的实测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评价指标数据转换矩阵,对清洁河流断面采用不清洁、较不清洁、较清洁、清洁、很清洁5级分级,建立自主优势量矩阵,计算得到指标优势序组,计算评价指标的最终优势权向量,计算评价断面综合评价值,综合评价值越小越好,本发明易操作使用,效果好,实现对清洁河流断面的准确评价,指导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保护,特别是一种清洁河流的断面综合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河流是维护陆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能量传输的载体,河流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水源。如何评价河流的状况,并修复和保护已经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以发挥其服务功能,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对并解决的一个全球性问题。随着河流的自然属性、河流生态系统不断受到严重破坏,国内外学者开始对河流健康、退化进行研究,为河流治理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对于河流的评价问题,有人认为单种类型指标只能反映河流某方面受到的影响,无法体现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状况,而且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会导致评价结果不同。为此,学者们开始建立多指标评价体系,并提出了比较广泛的评价方法,对河流进行综合评价。有人运用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以及综合评价指数、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各地河流健康进行评价。对于综合评价方法中涉及的评价指标赋权问题,大多数学者采用常数权重,包括采用熵权赋权、层次分析法赋权或者结合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很少有学者考虑在河流综合评价中根据评价指标发展变化情况对指标进行变权,并且在评价中往往忽略了对严重污染或不达标指标的评价,或者在评价方法体系中未体现这一点。
所述的清洁河流是指流域污染源有效控制、水体清澈、水质基本满足人类对其功能要求、河道通畅、水生生物生存良好的河流。
清洁河流的提出考虑到了国内河流总体正处于水质改善的状态,属于安全与健康的过渡阶段。构建清洁河流断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要素及评价指标,评价要素包括水文水质状况、生物状况、功能状况与地貌状况,评价指标包括流速、河流生态需水保证率、浊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铅、六价铬、有机质、底泥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浮游动物香农多样性指数、浮游植物香农多样性指数、固着藻类香农多样性指数、底栖动物种数、景观效应、面源污染强度、污水处理率、纵向连通性、河岸带稳定性。考虑到对表征清洁河流水文水质、生物、河流功能、地貌状况等评价要素的评价指标需要“全面”“均衡”发展,也就是说参与评价指标不能污染较大;由此特别需要在河流综合评价中对污染严重的评价指标建立惩罚机制,以削弱该指标优势,保证评价指标的均衡性优势;
为此,建立一种基于综合评价的清洁河流断面评价,通过将竞争性目标偏爱系数,发展性目标惩罚系数引入到清洁河流断面综合评价中,既可以对河流断面清洁状况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又能充分体现其相较其它参与评价河流断面的竞争优势,适合于多个河流断面评价对象和多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从而更加能够体现河流的动态发展问题,通过对河流的现状、治理前后以及对有潜在污染增大趋势的指标加以动态监测、评价,实现对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更加科学地决策分析和指导,促进河流向清洁及健康状态进行发展,但如何对河流断面清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至今未见有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清洁河流的断面综合评价方法,可有效解决对清洁河流断面的准确评价,实现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清洁河流断面综合评价要素及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84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