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加压返渗量的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96162.3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2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富军;王翔;王英苗;韩卫;王奎奎;唐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虹创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04 | 分类号: | G01N13/04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32255 | 代理人: | 朱小燕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圩***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水性 树脂 加压 返渗量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方法,特别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加压返渗量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它能够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千倍的水分,并且在吸水后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加压条件下也能实现较高的吸收量,吸水能力特强,无毒、无害、无污染。但是现有产品通常存在着吸水溶胀后在一定压力下返渗量较大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检测方法测量其加压后的返渗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方法简单易测,适用性强的高吸水性树脂加压返渗量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加压返渗量的测试方法,其特点是:其方法如下:
(1)向培养皿盖中加入适量的待吸收液体;
(2)根据设定的吸收倍率,称取对应质量的高吸水性树脂颗粒,记为ms;
(3)准备若干张与培养皿盖内径相等的滤纸,称量滤纸和培养皿底盘的总质量,记为m0;
(4)将称量过的高吸水性树脂颗粒快速均匀撒入装有待吸收液体的培养皿盖中,以此作为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溶胀计时起点;
(5)待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溶胀2-10min后,在颗粒上方依次放置已称重的滤纸和培养皿底盘,在培养皿底盘上方放置一定重量的标准砝码进行加压,以此作为加压返渗量测试的计时起点;
(6)在加压0.5min-24h后,拿下砝码和培养皿底盘,夹起滤纸并将滤纸上粘有的高吸水性树脂颗粒去除,称量滤纸与培养皿底盘的总重,记为m1;
(7)m=(m1-m0)/ ms,m即为每克高吸水性树脂在对应吸收倍率及加压条件下的返渗量。
本发明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加压返渗量的测试方法,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步骤(1)中,所述的待吸收液体为生理盐水、去离子水、纯净水、自来水或人工尿。生理盐水选用0.9%的生理盐水。
本发明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加压返渗量的测试方法,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步骤(2)中,所述的吸收倍率是指每克高吸水性树脂吸收待吸收液体的质量倍率,如设定生理盐水的吸收倍率为25倍,则1g高吸水性树脂吸收生理盐水25g。
本发明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加压返渗量的测试方法,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步骤(3)中,所述的滤纸为低速定性滤纸、中速定性滤纸或高速定性滤纸。
本发明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加压返渗量的测试方法,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步骤(3)中,所述滤纸的张数为5-15张。
本发明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加压返渗量的测试方法,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步骤(5)中,所述的标准砝码重量为100g-2000g。
本发明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加压返渗量的测试方法,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培养皿盖和培养皿底盘的规格为Φ90mm×15mm。
本发明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加压返渗量的测试方法,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待吸收液体的温度为23±2℃或37±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整个测试方法过程精准,操作简单易测,而且成本低,适用性强,检测结果能直观地的显示高吸水性树脂加压返渗量,从而能很容易判断高吸水性树脂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测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参考图1,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加压返渗量的测试方法,其方法如下:
(1)选用玻璃培养皿1套,规格为Φ90mm×15mm,设定生理盐水吸收倍率为20倍,向培养皿盖3中加入40g的0.9%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的温度为21℃;
(2)根据设定的吸收倍率20倍,使用精确度0.001g的电子天平称取2.000g高吸水性树脂颗粒4,记为ms;
(3)准备10张Φ90mm中速定性滤纸5,称量滤纸5和培养皿底盘2的总质量为42.304g,记为m0;
(4)将称量过的高吸水性树脂颗粒4快速均匀撒入装有0.9%生理盐水的培养皿盖3中,以此作为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溶胀计时起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虹创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虹创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61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