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中人员和车辆的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93576.0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0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珊;饶众博;支野;赵玉娟;黄金晶;赵司聪;戴帅;王颂勃;刘榴;马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8G1/06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何立春 |
地址: | 100062 北京市崇文区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车辆信息 人员信息 发送 车辆信息采集装置 人员信息采集 隧道入口处 现场状况信息 二次伤害 人员状态 实时监控 事故处置 事故发生 伴随的 监控 救援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中人员和车辆的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设置在隧道入口处的第一车辆信息采集装置发送的车辆信息和设置在隧道出口处的第二车辆信息采集装置发送的车辆信息;以及,接收设置在隧道入口处的第一人员信息采集装置发送的人员信息和设置在隧道出口处的第二人员信息采集装置发送的人员信息;根据接收到的车辆信息和人员信息分析隧道中的车辆和人员状态。可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隧道中的车辆和人员的实时监控,在事故发生时为事故处置部门提供准确的现场状况信息,便于开展相关救援工作,避免在隧道内发生事故后所伴随的二次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中人员和车辆的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出行频率越来越高,各种不可预见的事故频繁发生,当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需要根据现场状况开展救援工作,避免事故后所伴随的二次伤害。但是,在高速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或事故后,救援人员无法清晰准确掌握隧道内人员及车辆的状态,给救援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事故后产生二次伤害的几率也很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的一种隧道中人员和车辆的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以便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隧道中人员和车辆的监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设置在所述隧道入口处的第一车辆信息采集装置发送的车辆信息和设置在所述隧道出口处的第二车辆信息采集装置发送的车辆信息;以及,
接收设置在所述隧道入口处的第一人员信息采集装置发送的人员信息和设置在所述隧道出口处的第二人员信息采集装置发送的人员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车辆信息和所述人员信息分析所述隧道中的车辆和人员状态。
可选地,所接收的每个车辆信息采集装置所发送的每条车辆信息包括:该车辆信息采集装置的标识、该车辆信息采集装置所采集的一辆车的车牌号和采集时间;
所接收的每个人员信息采集装置所发送的每条人员信息包括:该人员信息采集装置的标识、该人员信息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和采集时间。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车辆信息分析所述隧道中的车辆状态包括:统计车辆的驶入时间和驶出时间,根据所述车辆的驶入时间和驶出时间统计所述隧道的车辆驶入流量和车辆驶出流量以及统计截止至某一时间点的所述隧道中的车辆数量;
所述根据所述人员信息分析所述隧道中的人员状态包括:统计所述隧道的人员的入隧道时间和出隧道时间,根据所述人员的入隧道时间和出隧道时间统计所述隧道的人员出量和人员入量以及统计截止至某一时间点的所述隧道中的人员的数量和人员身份。
可选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车辆驶入流量与车辆驶出流量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向指定接口发送预警信息;
或者,
当所述人员入量与所述人员出量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向指定接口发送预警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车辆信息和人员信息分析所述隧道中的车辆和人员状态包括:
判断所述车辆信息的采集时间与所述人员信息的采集时间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将所述车辆与所述人员之间建立对应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隧道中人员和车辆的监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适于接收设置在所述隧道入口处的第一车辆信息采集装置发送的车辆信息和设置在所述隧道出口处的第二车辆信息采集装置发送的车辆信息;以及,接收设置在所述隧道入口处的第一人员信息采集装置发送的人员信息和设置在所述隧道出口处的第二人员信息采集装置发送的人员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未经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35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