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服装内微气候的智能服装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8982.8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1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尹美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安润德服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005 | 分类号: | A41D13/005;A41D13/002;A41D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服装本体 送风装置 控制装置 出风口 服装 检测装置 智能服装 进风口 可调节 鼓风机 垂直送风 方便拆卸 工作效率 空气流动 热舒适性 实时检测 信号传递 进风端 位置处 膨大 送风 风速 体内 安全 健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服装内微气候的智能服装,包括服装本体、送风装置、检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服装本体上与送风装置的进风端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进风口,服装本体上还设置有出风口,送风装置与出风口分别设置于服装本体的上下侧。检测装置可实时检测服装本体内的温度与湿度,并将该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将该信号与事先设置好的参数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调节送风装置的风速,改善人体的热舒适性,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通过在服装本体的上下侧设置进风口与出风口,使得空气流动顺畅。采用鼓风机进行送风,避免出现垂直送风导致服装膨大的缺点。采用口袋安放各个装置,方便拆卸,且减轻了服装本体的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服装的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服装内微气候的智能服装。本发明属于智能服装的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服装内微气候的智能服装。
背景技术
人体体温相对恒定对于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是通过体温调节机制来控制机体的含热量,使机体的含热量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即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平衡。人体只有在热平衡状态下才可能感觉舒适,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人体体温就会升高,人体就会感觉热;反之就会体温下降,人体感觉冷。人体体温相对恒定对于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是通过体温调节机制来控制机体的含热量,使机体的含热量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即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平衡。人体只有在热平衡状态下才可能感觉舒适,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人体体温就会升高,人体就会感觉热;反之就会体温下降,人体感觉冷。
服装被誉为人体的“第二皮肤”,对于维持人体热舒适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人体穿着服装过程中,人体与服装之间会形成一个小的空间,称之为服装气候,该气候对着装者的热舒适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环境、人体运动、服装材料及结构都会影响服装气候。日本服装研究人员原田隆司研究了不同服装气候下人体的舒适感,研究表明高温或高湿状态下,人体都不感觉到舒适。因此,当人体处于高温或密闭环境中,传导、对流和辐射散热都不起作用,只能依靠蒸发散热维持人体热平衡。由于服装对于水汽传输得阻碍作用,使得人体周围成为高温高湿的环境,影响人体的蒸发散热,从而使人感觉闷热,影响工作效率,严重的还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与安全。服装被誉为人体的“第二皮肤”,对于维持人体热舒适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人体穿着服装过程中,人体与服装之间会形成一个小的空间,称之为服装气候,该气候对着装者的热舒适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环境、人体运动、服装材料及结构都会影响服装气候。日本服装研究人员原田隆司研究了不同服装气候下人体的舒适感,研究表明高温或高湿状态下,人体都不感觉到舒适。因此,当人体处于高温或密闭环境中,传导、对流和辐射散热都不起作用,只能依靠蒸发散热维持人体热平衡。由于服装对于水汽传输得阻碍作用,使得人体周围成为高温高湿的环境,影响人体的蒸发散热,从而使人感觉闷热,影响工作效率,严重的还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与安全。
为了改善高温或密闭环境下人体的热舒适性,冷却服应运而生,该服装主要通过调节温度或气流来改善服装气候。目前已有的冷却服主要有气体冷却服、液体冷却服和相变冷却服。为了改善高温或密闭环境下人体的热舒适性,冷却服应运而生,该服装主要通过调节温度或气流来改善服装气候。目前已有的冷却服主要有气体冷却服、液体冷却服和相变冷却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安润德服装有限公司,未经海安润德服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89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