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垃圾处理用反流式热解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8777.1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1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梁季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洞云 |
主分类号: | F23G5/033 | 分类号: | F23G5/033;F23G5/027;F23G5/44;F23G5/50;F23J15/02;B02C18/14;B02C18/18;B02C18/24;B02C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垃圾处理 用反流式热解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处理用反流式热解炉,包括粉碎机构、热解机构、活性炭吸附箱、操作平台、底座、振动舱,所述振动舱的底部通过减震弹簧与操作平台的顶部连接,振动舱内部设置有振动电机,振动舱的一侧设有便于生活垃圾投入的振动舱门,振动舱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粉碎机构的进料口连接,且所述粉碎机构通过减震柱固定在底座上。本发明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采用振动式进料方式进料不仅使进料更加均匀,还大大减少了粉碎机的疲劳强度;采用活性炭吸附箱对热解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处理,活性炭吸附箱内腔通过隔板分离为两个分腔,可以根据生活需要,选择性的将排气孔与外部收益设备连接,对热解机构产生的热能合理利用,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活垃圾处理用反流式热解炉。
背景技术
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物垃圾,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
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
专利号为201620504072.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垃圾处理装置用反流式热解炉,包括主体,主体分为上部进料装置和下部处理装置,所述上部进料装置安转在下部处理装置的顶部,上部进料装置与下部处理装置的内部上下之间相通,在上部进料装置与下部处理装置之间设有水槽式密封;所述上部进料装置的顶面与侧面之间设有一倾斜面,在倾斜面上设有垃圾入口,上部进料装置的内部位于垃圾入口下侧安装有一铺料器,所述上部进料装置上与垃圾入口相对而立的一侧上设有进气控制器接口;所述下部处理装置的外壳内填充一层隔热保温层,在下部处理装置的内部设有蓄热器兼炉蓖,蓄热器兼炉蓖将下部处理装置的内腔分成处于上部的炉膛和处于下部的二次燃烧室,在二次燃烧室的一侧设有出风口,二次燃烧室的内部还设有点火器。
但是,该专利内部结构简单,仍然存在几点不足:(1)占用面积较大,生产成本高;(2)垃圾进料混合不均匀,容易造成堵塞,甚至造成设备的损坏;(3)未对垃圾处理中产生的热能进行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垃圾处理用反流式热解炉,该生活垃圾处理用反流式热解炉将进料机构、粉碎机构、热解机构以及后续污染处理机构做成为由上到下排列的一台机器设备,使原来需要单独组装的多种设备才能完成生活垃圾的热解功能,在一台机器上就能实现,减少了占地面积;且采用振动式进料方式使进料更加均匀,代替了原有的需要直接将料填入到粉碎设备中对粉碎机造成的损坏;由于生活垃圾的不规则性,采用振动式进料大大减少了粉碎机的疲劳强度;采用活性炭吸附箱对热解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处理,活性炭吸附箱内腔通过隔板分离为两个分腔,可以根据生活需要,选择性的将排气孔与外部收益设备连接,对热解机构产生的热能合理利用,节能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活垃圾处理用反流式热解炉,包括粉碎机构、热解机构、活性炭吸附箱、操作平台、底座,所述活性炭吸附箱和热解机构固定在底座上,操作平台位于活性炭吸附箱的上方,所述粉碎机构位于热解机构的上部,粉碎机构底部的出料口与热解机构顶部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操作平台顶端的振动舱,所述振动舱的底部通过减震弹簧与操作平台的顶部连接,振动舱内部设置有振动电机,振动舱的一侧设有便于生活垃圾投入的振动舱门,振动舱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粉碎机构的进料口连接,且所述粉碎机构通过减震柱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热解机构内部设置有热解反应组件,热解机构右侧开设有出气孔,出气孔通过出风管与活性炭吸附箱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洞云,未经许洞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87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