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电器电致振动的传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5868.X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5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祁志美;高然;程进;逯丹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H9/00 | 分类号: | G01H9/00;G01H11/06;G01H1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电器 振动 传感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检测电器电致振动的传感装置,包括:隔离室、检测传感器、振动传导杆、套筒、弹簧;检测传感器置于隔离室内,振动传导杆用于将电致振动信号传至检测传感器,振动传导杆的前端从套筒的前端伸出,弹簧设置于套筒内,用于实现振动传导杆的往复运动。本发明的用于检测电器电致振动的传感装置体积小,重量轻,抗环境振动和环境噪声干扰的能力强,检测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检测效率高,能够检测电器的微弱电致振动信号,能够用于检测电器内部狭小区域的振动特性,适合于在电器制造过程中在线检测电器的电致振动,还适用于在电器的运行过程中检测其电致振动,从而判断电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电器电致振动的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电器在通电工作时通常会产生振动,引起噪声,这种振动被称为电器的电致振动,它是反映电器质量及电器工作状态的一个关键参数。许多电器在出厂前要在通电状态下接受振动检测,以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振动噪声是否符合规定的噪声标准。电致振动检测已经成为电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电器生产车间环境复杂,存在多种振动源和噪声源,这些环境振动和环境噪声有时会淹没电器的电致振动。因此,在利用现有的传感器仪表对电器进行出厂前的电致振动检测时,周边环境的振动会严重干扰仪器的检测结果,从而影响检测的准确性,造成电器质量误判。为了克服周围环境的影响,目前许多电器制造工厂采用人手触摸或人耳监听的原始方式进行电器的电致振动检测,完成出厂前的质量控制。这种人工检测方式不仅需要训练有素的检测人员,而且属于定性检测,检测效率不高,检测结果易受人的情绪影响。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电器电致振动的传感装置,以克服现有振动检测装置易受周围环境噪声和环境振动的干扰,检测准确性不高、可靠性较差等缺点以及原始的人工检测方式需要人员培训,只能定性检测、检测效率较低、检测结果易受人的情绪影响等缺点。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电器电致振动的传感装置,包括:隔离室、检测传感器、振动传导杆、套筒、弹簧;检测传感器置于隔离室内,振动传导杆用于将电致振动信号传至检测传感器,振动传导杆的前端从套筒的前端伸出,弹簧设置于套筒内,用于实现振动传导杆的往复运动。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用于检测电器电致振动的传感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本发明的传感装置采用振动传导杆定位接触检测方式和传感器探头与环境双层隔离结构,有效地增强了其抗环境振动和环境噪声干扰的能力,检测的准确度高,适合于在电器制造过程中在线检测电器的电致振动;
(2)本发明的传感装置通过内置弹簧结构,在每一次检测中使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保持相同,从而使得振动传导杆与被测电器之间的接触力不变,避免了由于接触力的变化而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的重复性;
(3)本发明的传感装置采用柔性声波导管连接振动传导杆和声传感器,从而为检测电器内部狭小区域的振动特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本发明的传感装置采用多根振动传导杆和多根声波导管的组合结构,能够实现一次多点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加大了检测信号强度,能够实现电器微弱振动信号的检测;
(5)本发明的传感装置还适合于在电器的运行过程中检测其电致振动,从而判断电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6)本发明的传感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使用起来更加灵活,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用于检测电器电致振动的传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58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