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金属外壳的MIMO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4579.8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9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刘芦苇;梁志禧;黄剑;龙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50 | 分类号: | H01Q1/50;H01Q1/44;H01Q1/38;H01Q1/5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金属 外壳 mimo 天线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金属外壳的MIMO天线,包括电路板、金属贴片、金属外壳和短路钉组,所述的金属贴片印刷覆盖在电路板上;所述的短路钉组钉在电路板和金属外壳上,使金属贴片与金属外壳电连接。本发明采用了全金属导体设计天线,各部分通过金属导体电性连接,进而通信设备的金属外壳也成为了天线的一部分,增加了天线的频带覆盖,成功地完成了天线的设计。此新型天线结构简洁,性能稳定,可大大提高设计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全金属外壳的MIMO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通信设备(例如手机)的质量和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现有的通信设备大多都采用了金属外壳,金属材质的外壳凭借其优美的外观、牢固的结构和金属的质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全金属壳体通信设备会给天线设计带来很大的困难,通常情况下,为了确保通信信号的传输,我们需要将金属外壳切缝,用非金属材质代替覆盖在天线区域。然而,这种设计方法不但影响了通信设备的结构强度,还增加了生产工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整个通信设备的外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全金属外壳的MIMO天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金属外壳的MIMO天线,包括电路板、金属贴片、金属外壳和短路钉组,所述的金属贴片印刷覆盖在电路板上;所述的短路钉组钉在电路板和金属外壳上,使金属贴片与金属外壳电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MIMO天线还包括2个同轴馈电接头,分别为第一同轴馈电接头和第二同轴馈电接头;所述的同轴馈电接头包括馈电端和接地端,馈电端与金属贴片电连接,接地端与金属外壳电连接。或者,馈电端与金属外壳电连接,接地端与金属贴片电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路板与金属外壳呈水平放置。
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金属贴片印刷覆盖在电路板上作为接地端。
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短路钉组有4组,分别为第一短路钉组、第二短路钉组、第三短路钉组和第四短路钉组,每组由多个短路钉按直线排列方式组成;所述短路钉组的排列位置方式为第一短路钉组和第二短路钉组垂直排列,分别与金属外壳的两个边平行,形成一个矩形;所述第三短路钉组和第四短路钉组垂直排列,分别与金属外壳的两个边平行,形成一个矩形,且不与第一短路钉组和第二短路钉组交叉重叠。
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同轴馈电接头位于第一短路钉组和第二短路钉组所包围的矩形区域内;所述的第二同轴馈电接头位于第三短路钉组和第四短路钉组所包围的矩形区域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全金属外壳的MIMO天线,包括电路板、金属贴片、金属外壳和短路钉组,所述的金属贴片印刷覆盖在电路板上;所述的短路钉组钉在电路板和金属外壳上,使金属贴片与金属外壳电连接。本发明采用了全金属导体设计天线,各部分通过金属导体电性连接,进而通信设备的金属外壳也成为了天线的一部分,增加了天线的频带覆盖,成功地完成了天线的设计。此新型天线结构简洁,性能稳定,可大大提高设计效率,且天线各项参数电路板、金属外壳的尺寸大小,以及短路钉的数量,根据不同单元实现的功能和天线的性能及匹配要求灵活调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全金属外壳的MIMO天线平面俯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全金属外壳的MIMO天线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全金属外壳的MIMO天线回波损耗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全金属外壳的MIMO天线隔离度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未经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45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