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溶液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3774.9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4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饶子和;杨诚;郭宇;马海秋;蔡岩;汪颖;王淑艳;李玉彩;张玉普;左臣强;张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506 | 分类号: | A61K31/506;A61K9/08;A61K47/10;A61K47/26;A61P3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卢军峰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液剂 着色剂 整合酶抑制剂 泊洛沙姆 制备工艺 丙二醇 矫味剂 甘油 溶剂 乙醇 吐温 制备方法和应用 生物利用度 体内吸收 小分子 抑制剂 吸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溶液剂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HIV‑1整合酶抑制剂HIV‑A5的溶液剂包括:HIV‑A5,在溶液剂中的质量浓度(g/ml)为0.3%‑5%;溶剂,包括乙醇、丙二醇、甘油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吐温80和泊洛沙姆188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乙醇所占比例为10%‑50%,丙二醇所占比例为5%‑15%,甘油所占比例为1%‑10%,吐温80所占比例为1%‑10%,泊洛沙姆188所占比例为10%‑35%。任选着色剂和矫味剂,着色剂和矫味剂在溶液剂中的质量浓度(g/ml)分别为0.01‑0.09%和0.01‑0.1%。该溶液剂制备工艺简单,药物在溶剂中以小分子的形式均匀分散,进入机体后吸收迅速,可快速进入组织中,体内吸收能力得到改善,生物利用度高;可以口服,方便用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药物制剂,更具体地,涉及作为HIV-1整合酶抑制剂HIV-A5的溶液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自1981年第一次在美国诊断出艾滋病患者之后,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疾病。至今,AIDS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流行病之一。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最新统计数据,全球有3.53千万的人患有艾滋病,2012年有160万的人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1983年Montgnier Bare-Sinoussi等人确认AIDS的病原体是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通过杀死或摧毁人的免疫系统,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HIV的复制周期分为吸附、穿入、脱壳、逆转录、整合、转录、翻译、装配、发芽成熟,这些过程对于病毒的感染都至关重要,因而,均成为抗HIV病毒作用的重要靶向过程。抗HIV药物的作用靶点主要是HIV整合酶(HIV Integrase)、HIV聚合酶(HIV pol)、HIV-1蛋白酶(HIV-1Protease)、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和逆转录酶(病毒)(Reverse Transcriptase viral)。目前,抗HIV药物作用靶点大多是通过阻断HIV复制周期中的3个关键酶: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达到抑制HIV复制的目的。
1985年Lee Ratner测定了艾滋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发现pol基因阅读框3c端和其他逆转录病毒一样编码一个核酸内切酶,即整合酶。HIV-1整合酶是由HIV病毒pol基因编码的分子量为32kDa的蛋白质,是HIV病毒复制的必需酶之一,它催化病毒DNA整合入宿主染色体DNA。随着研究深入,发现人类细胞中没有HIV整合酶的类似物;理论上抑制整合酶对人体副作用很小。因此,HIV-1整合酶成为继HIV-1蛋白酶、逆转录酶后治疗艾滋病的富有吸引力和合理的靶标。到目前为止,批准上市的整合酶抑制剂都是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包括雷特格韦(raltegravir)、埃替格韦(elvitegravir)和度鲁特韦(dolutegravir)。
HIV-A5是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针对HIV-1整合酶设计合成的全新化合物,CN103130788A(申请公布日:2013年6月5日),并在细胞水平上发现其对HIV-1整合酶具有抑制作用,并在同等的测试条件下,抑制活性优于已上市的雷特格韦。然而HIV-A5是一种水不溶性的化合物,其水溶性限制了其口服吸收,使其临床应用和剂型开发均受到了很大限制。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未经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37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