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泵过流部件渗蜡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3671.2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1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李雨;刘厚林;谈明高;王凯;董亮;罗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379 | 分类号: | B29C64/379;B22F3/24;B33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部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泵过流部件渗蜡的装置,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首先通过三维造型软件建造三维实体模型,模型数据通过激光束、热融喷嘴等成型设备,将3D打印特用粉末将物体截面层层堆积、粘结,最终叠加成型,制造出实物。
为了增加产品的表面光洁度以及产品的硬度,便于后期加工,需要对3D打印好的模型进行渗蜡处理。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渗蜡机,但是只配备简易的托盘。因此,在叶片式泵过流部件的渗蜡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由于浮力的影响,叶片式过流部件在渗蜡初期容易漂浮,极易损坏过流部件。二是渗蜡时需要人工将托盘缓慢放入蜡池,费时费力,容易对过流部件造成损坏,且存在不安全因素。
中国专利号CN104444845A,名称为:一种用于PS模块快速渗蜡的吊运装置及其调运方法发明,公开了一种渗蜡调运装置,改装具有便捷渗蜡的特点,但是该装置采用钢丝绳来吊装托盘,容易造成托盘组件晃动,损坏渗蜡试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泵过流部件渗蜡的装置,这种渗蜡的装置能够较好的固定叶片式泵过流部件,吊装托盘组件更可靠,省时省力。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用于泵过流部件渗蜡的装置,包括支架、齿轮机构、升降杆和托盘组件,所述齿轮机构固定于支架上,齿轮机构包括位置固定且可以绕固定点旋转的齿轮,所述升降杆为与齿轮相配合的齿条,升降杆的底端与托盘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托盘组件上设有用于固定泵过流部件的夹具。
优选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圆柱钢板和螺柱,所述螺柱的顶部固定于圆柱钢板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两根竖杆和横板,两根竖杆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横板的两端,并位于同一侧,两根所述竖杆的另一端设有与螺柱相配合的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横板上设有矩形通孔,所述升降杆贯穿于矩形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齿轮机构还包括轴、钢板和手摇把手,齿轮与轴的一端配合,轴的另一端与钢板固定连接,手摇把手固定在齿轮上。
优选地,所述托盘组件包括托盘、弹簧、橡胶夹A和橡胶夹B,所述托盘为镂空钢板,橡胶夹A固定于托盘上,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托盘上与橡胶夹A相对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与橡胶夹B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橡胶夹和弹簧固定叶片式泵过流部件,避免了固定叶片式泵过流部件渗蜡时漂浮,同时也避免了人工固定过流部件而导致的烫伤。
2)本发明采用刚性升降杆与托盘焊接,避免升降式托盘晃动。
3)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用于叶片式泵过流部件渗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齿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升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托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用于叶片式泵过流部件渗蜡的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
1.支架;1-1.竖杆;1-2.横板;2.齿轮机构;2-1.齿轮;2-2.轴;2-3.钢柱;2-4.手摇把手;3.升降杆;4.托盘组件;4-1.托盘;4-2.弹簧;4-3.橡胶夹A;4-4.橡胶夹B;5.底座;5-1.圆柱钢板;5-2.螺柱;6.地脚螺栓;7.蜡液;8.过流部件;9.渗蜡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泵过流部件渗蜡的装置,包括支架1、齿轮机构2、升降杆3、托盘组件4、底座5和地脚螺栓6,如图5所示,所述底座5包括圆柱钢板5-1和螺柱5-2,所述圆柱钢板5-1为10mm厚,所述螺柱5-2的顶部固定于圆柱钢板5-1的上表面的中心,底座5通过地脚螺栓6固定于地面。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1包括两根竖杆1-1和横板1-2,两根竖杆1-1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横板1-2的两端,并位于同一侧,两根所述竖杆1-1的另一端设有与螺柱5-2相配合的内螺纹,并通过旋转底座5来调节竖杆1-1的两端高度,防止地面两端凹凸不平;所述横板1-2上设有矩形通孔,所述升降杆3贯穿于矩形通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36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