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点胶保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2908.5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5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郑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00 | 分类号: | B29C65/00;B29C65/4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0 | 代理人: | 胡丽莉 |
地址: | 2015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胶保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压治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点胶保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消费类产品均朝着金属材料、轻薄机身的方向发展。如果在将整个产品要做到更薄的同时还要达到严苛的可靠性要求,这就对产品的结构设计是个极大的挑战。为实现整机的结构设计,产品内部通常使用塑胶结构,塑胶结构的外面用强度高的金属件包覆。为了满足产品批量装配的可行性和提高加工效率,大多将包覆的金属件尽量简化,然后再将金属件与塑胶通过点胶水的方式粘结,最后将粘结到一起的金属件与塑胶放在保压装置中进行压合。
目前传统的点胶保压装置通常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比较传统的方式,即采用制作产品上下面仿形仓做治具,然后使用一个保压工作台来将两个仿形治具下压以实现产品压合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需要很多保压工作台同时工作进行保压,而且上下两个仿形治具的制作成本高,需要较大的操作场地,产品保压的操作效率比较低,不适于大规模使用。第二种是相对简便的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即只采用一个塑胶底座1进行保压,底座1上有一圈弹性臂2的形式,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在产品金属部分3与塑胶部分4相结合位置的Z向水平面有明显的高低落差,这就导致了产品保压效果的一致性较差。另外,这种方式的夹具使用寿命比较短,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弹性臂2容易出现弹性明显减弱或是折断的现象,这就需要经常更换保压治具,造成保压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第三种是采用上盖板、下底座保压治具的方式进行保压,上盖板、下底座通过塑胶扣合扣紧的同时,底座内的产品受到四个底座滑块的向内挤压,来实现产品X、Y、Z三个方向的保压。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治具设计需求的部件较多,操作比较繁琐,产品的保压效果一致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胶保压装置,提高了金属件与塑胶保压后位置上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从而提升了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点胶保压装置,该点胶保压装置包括上盖板和下底座;其中,上盖板与下底座卡接,上盖板与下底座之间形成放置待保压产品的容纳腔;下底座设置有用于支撑待保压产品的支撑部;支撑部作为容纳腔的底壁;下底座上围绕支撑部设置若干个第一抵持臂,第一抵持臂作为容纳腔的侧壁;于上盖板凸出形成压合凸块;压合凸块作为容纳腔的顶壁;上盖板设置有与第一抵持臂的位置对应的配合部,配合部与第一抵持臂卡紧。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设置由支撑部、第一抵持臂以及压合凸块构成的待保压产品容纳腔,这样该点胶保压装置可以同时对产品进行X、Y、Z三个方向的定位和挤压,保证了金属件与塑胶保压后位置上的稳定性与一致性,使得产品外观设计的美观性、产品的质量均有所提高,从而实现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另外,支撑部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条和一凸台;支撑条用于支撑待保压产品的第一部分;凸台用于支撑待保压产品的第二部分。间隔设置的支撑条可以降低待保压产品第一部分的Z向变形量,使得产品的保压效果更好。
另外,支撑条之间的间距在20至30毫米。
另外,配合部为于上盖板朝靠近下底座方向设置的第二抵持臂,第二抵持臂的侧壁与第一抵持臂的侧壁相互抵持。通过第二抵持臂对第一抵持臂的抵持力来实现对产品X、Y方向上的定位和挤压,使得产品的保压效果更好。
另外,第一抵持臂和第二抵持臂之间的抵持面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锐角。一方面使得上盖板与下底座的装配更加的方便;另一方面增大了第一抵持臂与第二抵持臂的抵持力,使得产品在X、Y方向上受到的力更大,使得产品的保压效果更好。
另外,配合部为开设于上盖板的固定槽;在对待保压产品进行保压时,第一抵持臂固定位于固定槽内。
另外,上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下底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柱;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位置对应,用于限定上盖板和下底座扣合时的下压高度。这样可以保证上盖板对产品进行下压时能够保持一定的下压高度,避免下压高度过大或过小造成的保压效果不好的问题。
另外,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之间预留有0.15至0.2毫米的间隙。
另外,于上盖板、下底座的侧面设置防呆机构。使得上盖板、下底座能够正确组装,节约组装过程中的时间。
另外,于上盖板、下底座远离压合面的一面设置纵横交错的加强筋条。增强了上盖板、下底座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保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29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