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的构建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1846.6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7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胡楚丽;程博文;李佳蓉;陈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理空间 传感网 构建 观测 观测数据 属性信息 元数据 语义描述 传感器 关联 观测对象 数据来源 应用情景 硬件物理 资源配置 多源 外部 | ||
本发明涉及地理空间观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的构建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传感器的硬件物理信息、观测对象的属性信息、观测过程的属性信息、传感器在观测过程中产生的观测数据的属性信息和观测产品的属性信息构建地理空间传感网观测资源;对地理空间传感网观测资源配置语义描述要素元数据;根据语义描述要素元数据对待扩展的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的内类和属性进行扩展;在指定应用情景下,根据扩展后的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获取观测数据和观测数据的元数据,并对扩展后的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进行实例类的构建、内部关联的构建以及外部关联的构建。本发明数据来源丰富,能够满足用户对于多源观测数据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理空间观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制造业的不断成熟,大量的传感器设备被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灾害、气象、农业生产等,来帮助人们获取更多由于人类本身局限性所不能获得的信息。大量的传感器构成了传感网,传感网能够连续提供周期的、多模式的观测值,为准确的分析和决策制定提供了更强大的数据基础。
根据传感网本体的应用领域和核心概念定义不同,现有的传感网本体主要分为以传感器为中心构建和以观测数据为中心构建两大类。以传感器为中心构建的传感网本体主要包括传感器相关属性、物理特性和测量值域;以观测数据为中心构建的传感网本体主要则侧重于传感器观测活动及数据的属性和类型。现有的传感网本体存在以下问题:传感网本体以传感器为中心或者以观测数据为中心孤立建立,对于传感器、观测过程及观测数据产品之间的关系未给出完整的定义和描述,数据来源单一,对于地理空间传感网中的多源数据信息的相关语义描述不够详尽,无法满足用户对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复杂需求,不能够满足智能化搜索和决策服务的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的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传感器对观测对象进行观测的过程中,根据所述传感器的硬件物理信息、所述观测对象的属性信息、观测过程的属性信息、所述传感器在所述观测过程中产生的观测数据的属性信息和基于所述观测数据得到的观测产品的属性信息,构建地理空间传感网观测资源;
对所述地理空间传感网观测资源配置语义描述要素元数据;
根据所述地理空间传感网观测资源的语义描述要素元数据对待扩展的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的内类和属性进行扩展;
在指定应用情景下,根据扩展后的所述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获取观测数据和所述观测数据的元数据;
根据所述观测数据和所述元数据,对扩展后的所述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进行实例类的构建、对扩展后的所述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进行内部关联的构建以及对扩展后的所述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进行外部关联的构建。
优选的,所述语义描述要素元数据包括:语义标识元数据、观测设备特征元数据、观测过程特征元数据、语义关联特征元数据、时间特征元数据、空间特征元数据、光谱特征元数据和所述传感器的观测应用特征元数据中的至少一种元数据。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包括星载遥感传感器和地面原位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对扩展后的所述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进行内部关联的构建,包括:
对扩展后的所述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的地理空间传感网观测资源中的至少两种信息进行关联;和/或
对扩展后的所述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的地理空间传感网观测资源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光谱特征和应用特征中的至少两种特征进行关联。
优选的,所述对扩展后的所述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进行外部关联的构建,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18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