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液态生物检材中氰化物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81623.X 申请日: 2017-02-15
公开(公告)号: CN106841446B 公开(公告)日: 2020-09-15
发明(设计)人: 乔正;向平;沈保华;严慧;卓先义 申请(专利权)人: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0/02 分类号: G01N30/02;G01N30/06
代理公司: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代理人: 党蕾
地址: 200063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检测 液态 生物 检材中 氰化物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液态生物检材中氰化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前处理,即在室温下,取液态生物检材样品与二氯甲烷内标液的混合溶液,置于顶空钳口瓶中,再加入磷酸,立即用封盖钳加盖密封;然后将顶空钳口瓶置于恒温电加热器中加热,最后,经顶空自动进样器进样至GC‑MS系统;(2)顶空GC‑MS分析。该方法具有优异的专属性,线性相关性好,LOD、LOQ足够低,即灵敏度较高,且精密度和准确度更好;该检测方法所需样品量少,操作简单,检测迅速,无需固相萃取、衍生化等复杂流程或工艺,合理运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定性、定量可靠度高,因此,适用于生物体内氰化物的简便、快速定性和/或定量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液态生物检材中氰化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氰化物特指带有氰基(CN)的化合物,属于剧毒性物质,其对人体毒性作用机理主要是由CN-与细胞线粒体内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使酶的结构改变,生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导致其不能再从底物获得电子,因而使之失去递氧作用,整个生物氧化过程中断,造成组织缺氧,最终使生物机体陷入内窒息状态直至死亡。研究发现,口服氢氰酸致死量为0.7~3.5mg/kg,吸入的空气中氢氰酸浓度达0.5mg/L即可致死;口服氰化钠、氰化钾的致死量为1~2mg/kg。此外,成人一次服用苦杏仁40~60粒、小儿10~20粒可发生中毒乃至死亡;未经处理的木薯致死量为150~300g。并且,很多含氰化合物(如氰化钾、氰化钠和电镀、照相染料所用药物常含氰化物)都可引起急性中毒或致死。

通常,氰化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大剂量中毒常发生闪电式昏迷和死亡;摄入后几秒钟即发出尖叫声、发绀、全身痉挛,立即呼吸停止。小剂量中毒可以出现15至40分钟的中毒过程:口腔及咽喉麻木感、流涎、头痛、恶心、胸闷、呼吸加快加深、脉搏加快、心律不齐、瞳孔缩小、皮肤粘膜呈鲜红色、抽搐、昏迷,最后意识丧失而死亡。

正是由于氰化物的应用广泛,加之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危险品的管控尚存在一定漏洞,例如由于互联网销售等流通环节,因意外、自杀、他杀等氰化物中毒案例时有发生,所以,现实案件中的体内检测需求巨大。

然而,现有的氰化物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硝酸银滴定法及快速检测试纸条法等,存在样品用量多、费时且灵敏度低、不适用于生物样本检测等问题(邸玉敏,朱军,常靖,肖楠;氰化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47(12):1491-1494);尤其是,这些方法均未经质谱确认,特异性差,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另外,其中的部分方法还存在最低检出限(LOD)、最低定量限(LOQ)不够低,精密度和准确度不够好的缺陷。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是一种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有分子离子、同位素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多电荷离子、亚稳离子、负离子和离子-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离子)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质谱法,特别是它与色谱仪及计算机联用的方法,已广泛应用在有机化学、生化、药物代谢、临床、毒物学、农药测定、环境保护、石油化学、地球化学、食品化学、植物化学、宇宙化学和国防化学等领域。用质谱仪器作多离子检测,可用于定性分析,例如,在药理生物学研究中能以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气相色谱图上的保留时间和相应质量碎片图为基础,确定药物和代谢产物的存在;也可用于定量分析,用被检化合物的稳定性同位素异构物作为内标,以取得更准确的结果。因此,质谱技术是临床毒物学和法医毒物学领域的金标准,建立基于质谱分析的方法有利于提供可靠的法庭证据。

特别是,血液是体内毒物分析的主要生物检材,血液中毒(药)物的含量可以有效地反映毒(药)物作用强度和中毒程度。因此,快速有效又精准地对血液中氰化物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可以为临床急救、案(事)件的性质定性、侦破方向起着重要指导性意义。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16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