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山药的半套管栽培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81565.0 申请日: 2017-02-15
公开(公告)号: CN107046975A 公开(公告)日: 2017-08-18
发明(设计)人: 罗火林;罗丽萍;熊东金 申请(专利权)人: 南昌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30031 江西省***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山药 套管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进一步涉及山药的规模化栽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山药的半套管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山药是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 spp.)蔓生植物的块茎,其肉质肥厚,略呈圆柱型。在我国,除东北北部及西北黄土高原外,其他各地都有栽培,尤其在山东、河南、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四川等地广泛种植,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山药不仅含有糖类物质、粗蛋白质、膳食纤维、粗脂肪、维生素、矿质营养、游离氨基酸等一般成分,而且含有酚类物质、黏液质、胆碱、尿囊素、薯预皂苷素、固醇类皂素、可溶性多糖、植酸、多巴胺、抗氧化酶和淀粉酶等特殊成分,既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糖类物质用作食物消费,又能为人体增强免疫力、抑制癌细胞、调节肠胃功能、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血糖血脂和促进抗菌消炎等提供生物活性成分,能有效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生,有利于人体健康。

江西省作为中部地区山药资源大省,形成了以瑞昌山药、脚板薯、竹篙薯等为代表的地方特色品种。然而,由于对山药产业不够重视,其栽培技术仅凭农民的经验和口口相传,各地栽培方法各异,缺乏系统的比较,导致山药的高产性尚未得到充分地挖掘。传统栽培方法是种在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的冲积砂土上,块茎生长较深,采收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又费力,且易损伤块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一特色产业的大面积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山药的半套管栽培方法,以解决在现有技术的山药栽培方法条件下长薯速度较慢、薯条不够美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山药栽培方法不易采收。

本发明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山药栽培方法所适用的土壤类型较为局限。

本发明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常规的山药浅生槽栽培技术对江西地方品种山药的适用性不佳。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山药的半套管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砂壤土地块;取长度100~110cm、槽深1.8~4.5cm、槽弧长7~14cm的塑料材质半套管,于其弧面上开设若干孔洞,将所述半套管以与水平方向呈12~18°的倾角、弧面朝下埋置于所述砂壤土地块中;取粉砂,与木糠或谷壳糠以80:15~80:25的重量比混合后置入所述半套管中,盖上2~3cm砂土层;施有机肥;

2)取山药,以每块35~45g的重量切块,断面蘸石灰或草木灰,而后于阳光下晒2~4d;而后催芽;在气温12℃以上、地温10℃以上的条件下,将催芽后的山药薯块以芽眼朝上的角度播种于步骤1)所述2~3cm砂土层中;

3)栽培至山药地上部茎叶枯死后采收。

作为优选,步骤1)中半套管埋置于砂壤土地块中后,所述半套管两端的高度差为23~27cm。

作为优选,粉砂与木糠或谷壳糠的混合物置入半套管后,先在其上盖一层含有45~55%(w/w)石灰粉的砂土层,而后再盖上2~3cm砂土层。

作为优选,所述砂壤土地块中埋置有若干半套管,所述若干半套管相互平行,所述若干半套管间距为1.3~1.5米;同一半套管上播种的株间距为18~22cm。

作为优选,步骤1)所述埋置,是在所述砂壤土地块上先起垄,再在其上开挖宽度为6~8cm、与水平方向呈12~18°倾角的沟槽,而后放入所述半套管。

作为优选,所述山药是瑞昌山药、脚板薯、竹篙薯、细毛长山药、怀山药或惠楼山药。

作为优选,播种后中耕1~2次;苗出土后再中耕2~3次;当山药茎蔓长至30厘米长时,于作物上方搭设高度为1.5~2m的人字架;引蔓上架。

作为优选,搭设人字架之前、当雨后或砂壤土地块被淋湿后,利用黑色地膜覆盖于作物上,再盖上稻草。

作为优选,步骤3)的栽培过程中,疏苗后每15~25天追肥一次,连施3~4次,每次每亩施复合肥30~50公斤。

作为优选,步骤3)的栽培过程中,9月下旬用敌百虫每亩500克或赛丹每亩250克加水60公斤,喷洒在所述砂壤土地块上;同时用三氯杀螨醇200克加硫胶悬剂250克加多菌灵100克或托布津100克配水50公斤,喷洒在所述砂壤土地块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15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