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式风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1178.7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1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巴勃罗·乌纳努亚·艾摩挲·德·门多萨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美飒创新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3/20 | 分类号: | F03D1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 | 代理人: | 黄威,王智 |
地址: | 西班牙***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式风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由承受多种载荷的很高中空本体形成的风力涡轮机塔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清洁、环境友好的发电的日益增加,风力被越来越多地开发,从而产生数量增加的风力涡轮机以获得风力,该风力涡轮机通常包括涡轮机、高塔和发电机。
塔可由钢筋混凝土或金属制成,并且其结构和问题与诸如广播塔、移动通信塔或电塔的其它高塔相似,尽管本说明书着重于风力涡轮机塔,但并不限于这些塔。
金属塔通过将彼此焊接的金属环或箍重叠成使得它们形成塔的部段或通过将水平和竖直地接合的金属面板接合在一起——通常通过螺接在一起——而形成。
塔旨在将涡轮机的重力载荷和横向应力传递到底部支承件。
两种实施方案具有产生这些塔的构建问题并且大幅增加其成本的缺点。
这些缺点中的一个缺点是由于公路运输塔部段而施加的尺寸限制,原因在于尽管塔被分割成多个部段以有利于运输,但底部部段的直径通常超过允许的极限。
由于底部部段支承最高载荷,所以它们的直径必定增大。塔越高,底部部段所需的尺寸越大。
另外一个缺点在于为了耐受塔承受的高载荷,形成各部段的箍或板必须具有相当大的厚度,这意味着高材料成本。
此外,根据塔高度和它们必须耐受的载荷,由于上述运输限制,一些塔无法设计。
在这些情况下有时采取的一个解决方案是从底座竖直上升的钢筋混凝土的第一部段的结构。因此,更高的载荷需要这些部段的更大高度,尽管该部段的高度增加也增加了塔的总成本。
作为现有技术的一个例子,可提到参考文献ES2330482,其定义了一种包括具有多边形截面的若干部段的风力涡轮机塔。每个部段都包括彼此连接以形成多边形截面的若干平板,其中所述平板通过连结板连接在一起。
对于该塔,解决了公路运输限制的问题,因为塔的各部段被分割为多个板,其由于更小而满足上述约束。
然而,尽管利用该解决方案解决了公路运输限制的缺点,但逐个部件进行的塔的繁琐组装以及增加的所需组装时间引起显著的生产成本。
此外,该解决方案不会增加塔的刚度,使得在更大的高度和载荷下仍需要高的板厚度,这大幅提高了塔的最终价格。
发明内容
本文公开的由中空本体形成的增强式风力涡轮机塔在其内部包括由一系列纵向增强元件形成的至少一个增强结构,其中每个所述纵向增强元件的相对两端都在不同竖线上的点处通过附接装置附接在塔中空本体的内表面上,并且其中每个纵向元件的至少一端都通过附接装置附接在与它连贯的另一纵向元件的端部上。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该风力涡轮机塔在其内部包括两个竖直增强结构,每个竖直增强结构都由具有纵向形状的一系列增强件形成并且在它们的端部连续地彼此附接,其中每个竖直增强结构附接在中空本体内表面上。
这种情况下,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竖直增强结构具有变化的厚度,从而从位于最低层次的具有纵向形状的增强件的最大厚度到位于最高层次的具有纵向形状的增强件的最小厚度值线性地减小。
根据另一方面,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纵向增强元件的每一端的附接装置通过将其直接焊接到中空本体内表面上而形成。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纵向元件的每一端的附接装置通过将每一端焊接或螺接在附接元件上而形成,其中所述附接元件通过附接装置附接在中空本体内表面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纵向元件的端部的所述附接元件由对于同一纵向元件的每个端部而言不同的竖直增强结构形成。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纵向元件的端部的附接元件由突耳形成。
在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一情况下并且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附接元件在中空本体内表面上的附接装置通过焊接形成。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纵向元件在突耳上的附接装置通过焊接或螺接形成。
根据另一方面,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纵向元件的连续端部的附接装置通过对其焊接而形成。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纵向元件的连续端部的附接装置通过对其螺接而形成。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纵向增强元件和竖直结构的纵向形状的增强元件由金属构架形成。
利用本文中公开的增强式风塔,获得了对现有技术的显著改进。
这是因为所述的内增强件的存在允许设计直径比目前小、特别是比针对公路运输设定的限制值小的很高的塔。这降低了成本并且减少了组装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美飒创新技术公司,未经歌美飒创新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11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炭黑尾气脱硫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连续脱硫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