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滤波器及该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0771.X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4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上道雄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藤仓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H01P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洋,青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波器 设计 方法 | ||
1.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共振器和第2共振器,它们相互直接耦合,或者隔着其它共振器耦合;
第1带状导体,其隔着电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第1共振器的一个大壁的表面;
第1导体销,其与所述第1带状导体的一端部连接,并且插入所述第1共振器的内部;
第2带状导体,其隔着电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第2共振器的一个大壁的表面;以及
第2导体销,其与所述第2带状导体的一端部连接,并且插入所述第2共振器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共振器的所述一个大壁的局部形成有第1开口,
所述第1带状导体的所述一端部配置于所述第1开口之上,
所述第1导体销贯通所述第1开口,
在所述第2共振器的所述一个大壁的局部形成有第2开口,
所述第2带状导体的所述一端部配置于所述第2开口之上,
所述第2导体销贯通所述第2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共振器的夹设于所述第1带状导体与所述一个大壁之间的所述电介质层和所述第2共振器的夹设于所述第2带状导体与所述一个大壁之间的所述电介质层各自厚度均为10μm以上、30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共振器和所述第2共振器彼此共同具备电介质基板和覆盖所述电介质基板的正面和背面的一对导体板,
所述第1共振器还具备通过将各导体柱配置为栅状所形成的第1柱壁,
所述第2共振器还具备通过将各导体柱配置为栅状所形成的第2柱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共振器和所述第2共振器之间以耦合的状态夹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其它共振器。
6.一种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所述滤波器具备:
第1共振器和第2共振器,它们分别由小壁和一对大壁构成,并且相互直接耦合,或者隔着其它共振器耦合;
第1带状导体,其隔着电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第1共振器的一个大壁的表面;
第1导体销,其与所述第1带状导体的一端部连接,并且插入所述第1共振器的内部;
第2带状导体,其隔着电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第2共振器的一个大壁的表面;以及
第2导体销,其与所述第2带状导体的一端部连接,并且插入所述第2共振器的内部,
所述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工序:
取得使以下3个参数中的至少一者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的该参数与外部Q值间的相关关系;和
基于取得所述相关关系的工序的结果,决定与所希望的外部Q值对应的参数的值,
第1参数:所述第1导体销的插入所述第1共振器的内部的部分的长度和所述第2导体销的插入所述所述第2共振器的内部的部分的长度;
第2参数:所述第1导体销与作为构成所述第1共振器的小壁的局部的短壁之间的间隔、和所述第2导体销与作为构成所述第2共振器的小壁的局部的短壁之间的间隔;
第3参数:所述第1带状导体的宽度和所述第2带状导体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藤仓,未经株式会社藤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077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